首页 > 消费教育 > 消费警示

消费提示:蜂蜜制品并非蜂蜜

来源:新华网 2011/12/5 11:00:47 关注度:98567次
  新华网银川12月3日专电(记者任玮)蜂蜜作为一种天然食品,因价格低廉、营养价值高,受到消费者的普遍欢迎。然而,市场上种类繁多的蜂蜜产品真假难辨。宁夏工商部门提醒广大消费者,蜂蜜制品与真正的蜂蜜相差甚远,消费者要根据蜂蜜新国标谨慎选购。

    近期,宁夏回族自治区工商局12315指挥中心陆续接到消费者投诉,反映购买的蜂蜜疑似假冒产品,不结晶、口感差、含糖量高。记者走访银川市蜂蜜销售市场时发现,目前蜂蜜市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路边商贩为了降低成本,用大米糖浆、果糖、蔗糖等冒充蜂蜜,无成分标明、配料标明、生产日期,存在安全隐患。二是超市销售的蜂蜜种类繁多,诸如“蜜膏”“蜜宝”“儿童蜂蜜”“老年蜂蜜”“女人蜂蜜”等花哨的蜂蜜制品和蜂蜜摆放在同一个货架上,消费者难以分辨。

    记者从宁夏工商局12315指挥中心了解到,许多消费者将蜂蜜膏、蜂蜜乳当作蜂蜜,有的甚至误认为蜂蜜膏营养价值超过蜂蜜。但蜂蜜制品营养和功效与真正的蜂蜜相差甚远。有的蜂蜜膏、蜂蜜乳中纯蜂蜜含量不到10%,果葡糖浆含量超过了90%。而果葡糖浆是掺假用的大米糖浆、玉米糖浆,其成分、比例与蜂蜜类似,但对人体健康的辅助作用却完全不同。

    据了解,卫生部出台的蜂蜜新国标明确规定,只有经过蜜蜂充分酿造,没有添加或减少任何成分,配料中只有纯蜂蜜一种物质的产品才能够被称为蜂蜜。而经过化学工艺加工或添加淀粉类、糖类、微量元素、增稠剂等物质的不能叫蜂蜜,只能称为“蜂蜜制品”,在名称上只允许叫做蜜膏、蜜汁等,并且要有“调制”字样。

    针对市场中蜂蜜存在的诸多问题,工商部门提醒消费者提高辨别能力,仔细区分蜂蜜与蜂蜜制品。选购蜂蜜要到正规商店或超市、专营店购买,保留票据,一旦发现产品质量问题及时向工商部门投诉,提高维权意识。

(责任编辑:苏秀)

专题关注

友情链接:重庆市人民政府网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中国消费者协会重庆市工商业联合会重庆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关于我们| 联系邮箱:2394436568@qq.com
工业和信息化部ICP许可证: 渝ICP备18005111号-2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135号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