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费”收款,再等2个月】
上海市贷款道路建设车辆通行费自2012年1月1日起停止征收。近日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发文明确,自2月1日起,已抵缴2012年度通行费的本市及常驻本市的外省市车辆,以及在2011年12月前办理车辆变动需进行变动退费及2011年以前历年未退通行费的车辆,可前往各征稽所办理退费。消息一出引起司机朋友的叫好,但在实际办理过程中,不少司机遇到了一些疑惑。
网友反映:
@laylayuyu:上海公路网爆了一天,终于在同事锲而不舍的刷屏下,下载到一张通行费退费申请回执。
@古董老泡菜:今天下午去办了通行费退费。填表提供银行卡号,看一眼身份证。不到5分钟搞定。问何时能到账,答两个月……
@爱美丽爱自由:去年减半收贷款道路通行费时,政府公告:已交一年费用的车主,如去年不去拿多收的600元钱,可抵扣2012年前8个月的费用,也就是675元,这75元是作为补偿或利息的。现在怎么又只退600元了?
官方回应:
记者致电上海公路服务热线12122,一位工作人员介绍,去年5月,本市贷款道路通行费开始减半征收,其中小轿车缴纳的通行费从每月150元减为75元。已提前预缴全年通行费的车主,可办理直接退费,也可选择用多征收的费用抵缴2012年前8个月的通行费。因此,对已预缴2011年全年通行费又选择了抵缴2012年通行费的车主来说,一般每辆小轿车可退600元。至于一些网友说应该是675元,因为那75元是优惠活动赠送的,因此不能算退费。而退款为什么不能用现金,该工作人员表示“这是规定。”
【团购到期,退费遭拒】
徐小姐于去年7月28日在“窝窝团”网上团购巴西里约人自助午餐,有效期截止11月1日。她于9月初预约消费时,商家称正在装修,一周后再约。之后于9月27日收到窝窝团信息:您团购的“28元巴西里约人烤肉自助午餐”有效期更正为2011年9月16日-12月16日,您在12月16日前均可前往店家消费。于是,徐小姐于11月初预约消费,商家告知已过消费期,后联系网站,始终未果。
网友尹小姐在去年11月19日从大众点评网上团购了优惠劵,由于工作原因没有消费,但是还在有效期内。申请退款,结果遭到拒绝。打电话给客服,客服称可以通过投诉渠道解决,那是客户的权力……
网友反映:
@段凌波:过年的时候在JQ网上团购了一个蛋糕,想放假的时候吃的。打电话过去预约,说过年不接单,网页上又没写明。打电话给团购网要求退款,但是团购网又说商家没说要把产品下架,现在又可以预约了。问题是我现在根本就不想吃蛋糕了。
@sherrybecky小妞:为何大众点评团购网的团购产品过期未消费不能退款?为什么人家美团网可以,你“大众点评网-广州美食”就不行?钱我付给网站了,你网站却不付给商家,你偌大一个团购网站就靠坑我们用户一点小钱过活吗,过期未使用不退款这个条款极其不合理。
专家建议:
“中国电子商务投诉与维权公共服务平台”研究中心网购与维权专家姚建芳认为,网络购物中的退款难问题一直都是网友投诉的热点,很多网友都质疑为什么付款只要几秒钟,而退款却要几天,甚至几月。“虽然我们都知道网购中的退款需要一定的程序,但商家一旦答应了消费者,就要履行诺言,这样才能提高用户体验满意度。团购在经历了一年的高速发展后,暴露了一系列的问题:裁员、网站关闭、非法团购等。因此,我们建议广大网友,务必选择大型正规团购网站下单,同时也需看清团购细则,保留下单证据。”
【春运火车票,元宵节之后才能退】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去年12月22日,在深圳打工的唐先生给在重庆合川的妻子劳小姐通过铁道部购票网站订了一张12月28日前往深圳的硬卧火车票。当时显示订票成功,且通过网银支付票款416元。但唐先生的妻子前往车站取票时却被告知没有。唐先生随即拨打12306询问,才被告知订票未成功。
与12306客服沟通后,对方告知唐先生不必担心,订票日起15个工作日内将返还其订票款。唐先生推算,应在1月12日前返还。但如今距网购已过去一个多月,仍然未见动静。
网友反映:
@杨婷Coco:我的1月18号的购买的火车票,只出了一次票,重复付款。到今天为止,12306还没有退款啊。
@lamya-小妖:年前在网上退了一张火车票,官网称15日内完成退款,可到现在还没收到,还我Money!
@MsCyrus:@12306中国铁路客户服务中心贵部门什么时候能把退款打卡里不?1月9日的订单当时买错了,办了退票手续,然后就没有短信,没有邮件,只在网页提示退票成功。钱还没打来。
官方回应:
针对网友的疑问,记者拨通12306客服热线,工作人员告诉《申》报记者,15个工作日是指一周5天,不包括双休日和这次春节,所以大部分的退票会在元宵节之后退款给消费者。
【早教年卡,被扣巨额退卡手续费】
近日,市民欧阳先生向《申》报记者反映,称自己在去年11月20日从静安区某早教机构为其20个月大的女儿办了一张年卡,价值近1.5万元,用于女儿每周两次训练课程。“销售员在卖卡时承诺课程是双语的,每次8到10个孩子一起上课,该课程适合1到3岁的孩子。周日试课时只有1个孩子,销售员说‘应该有8个孩子上课,可能最近天气不好,孩子生病没来……’11月23日,我带着女儿再去上课时,仍然只有2个孩子。我们9点55分到早教中心时,老师及其他工作人员四五个人,有的在吃早餐,有的在化妆,有的在聊天……”据欧阳先生回忆,到了机构以后,工作人员给他发票,开出的票据竟然是“会务费”,只在发票的右下角用铅笔注明“年卡”。“那天10点的课程到10点05分才开始,我在监视屏中看见老师对于同时带年龄差异大的孩子并没有经验,女儿在哭闹,老师根本没法带她上课,就将她抱出教室交给我。我当时就向销售员提出要求退卡。”
然而,销售员称要汇报上级领导,下午给答复。但等到17点也没回复,在家长催促下才有一位销售总监回复“不能退”。家长要求与负责人沟通,该总监说15分钟后让负责人回电,但家长仍然没按时接到电话。欧阳先生再次催促下,负责人终于回电:“我已经下班了,是在公交车上回电,原本下班后是不处理工作的。现在后勤已经下班了,这事要下周一再处理。”
11月28日下午,欧阳先生再催,得到的回复是:“负责人已经辞职了,不再管这事……”于是,记者和欧阳先生一起来到这家培训机构,销售总监道:“关于这件事情,我们公司已经委托法务部,有专门律师会解答的。”根据销售总监提供的线索,记者拨通了一位“李律师”的手机号码,对方回应道:“我不回答你的问题!我不回答你的问题!我只对法院讲话。现在社会每天发生那么多事情,你们记者有很多的新闻可以写,为什么要纠缠这件事?对不对兄弟?”
最后在消协多次协调下,欧阳先生于春节前拿到了1万元的退款。“扣除了我很多手续费,买个教训吧。”
12315回应:
眼下教育机构培训虚假宣传,门槛低,退费难等问题一直存在,消协一位负责人告诉《申》报记者:“在此,我们呼吁政府部门应该加强监管,不断完善法律法规。消协能做的尽量是协调解决问题,但消费者自身也要加强防范意识,首先,要选择那些品牌好、口碑好的机构;其次,一定要选有资质的办学机构;最后,不要怕麻烦,万一培训机构的人给退费施加阻力,你一定不要嫌麻烦而放弃退费。”
(责任编辑:苏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