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李珩)7月30日,记者从市内各医院了解到,由于连日来的高温天气,医院门诊量比以往增加了两成左右,中暑、腹泻、情绪伤等“高温病”患者多了起来。
高温加劳累 24岁小伙子中暑
昨日下午3点多,白花花的太阳洒在马路上,24岁的陈麒抱着一叠资料,正着急地往客户公司赶。这时,他突然觉得全身无力,一直冒冷汗,人差点晕厥过去。他赶紧打了120,被送到医院抢救。
“这两天,中暑的人还不少。”三军医大新桥医院门诊部主任达四平说,连日来,重庆一直都处于高温天气下,很容易出现头晕、眼花、耳鸣、恶心、无力、大汗、四肢发麻等症状,这些都是中暑的先兆。市民应尽可能避免在高温烈日下活动,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患者,最好在上午10点钟之前、下午5点钟之后出门。
达四平说,除了高温中暑外,还要注意“阴暑”。所谓“阴暑”,就是过度贪凉引起的,比如运动后立即洗冷水澡、喝大量冷饮,或在睡觉时直接对着空调吹,从而引发发热、头痛、怕冷、关节酸痛、腹痛等症状。
食物放冰箱也不一定保险
“从早上起,我都拉了五六次了,实在是受不了了。”在三军医大西南医院,记者见到一30岁男子。他从早晨就开始闹肚子,现在就连走路都没有力气。经医生诊断,这位男子属于急性肠胃炎。原因就是他吃了前一天的剩菜。
西南医院门诊部副主任任小宝说,夏季食物容易变质,加上天气炎热,很多人饮食习惯不好,腹泻患者增加了一倍。
任小宝提醒,市民在夏季饮食中应注意饮食卫生,切忌暴饮暴食,食用冷饮要适度,在选购食物时应尽量选择新鲜食品,食物的存放时间也不宜过长,不要认为将食物放入冰箱就绝对保险。
“夏季也是婴幼儿腹泻多发季节,门诊中,约1/4都是腹泻。”市儿童医院专家指出,特别是年龄较小的孩子。因胃肠道功能发育尚未成熟,抵抗力较差,很容易遭受细菌病毒侵袭,诱发腹泻。而且很多家庭都会开空调降温,婴幼儿容易着凉,导致肠道菌群紊乱而拉肚子。
小心情绪“中暑”
高温下,不少人都会感到莫名其妙的烦躁,遇到小事也会和别人大吵大闹,甚至做任何事情都很厌烦。
“其实这就是情绪伤的表现。”三军医大大坪医院心理专家高东说,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情绪、心境和行为与季节变化密切相关。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天,当气温超过35℃、日照时间超过12小时、湿度大于80%的时候,很多人的情绪、心境和行为会发生异常。加上夏季昼长夜短,睡眠时间和质量受影响,人也容易疲倦,情绪“中暑”就不请自来了。
高东提醒,要防止情绪伤,一是从生理角度进行物理降温,例如让房间通风,补充水分,注意饮食调整,多吃清火食物,充分休息;二是心理“降温”,主要是放松心情,让心态静下来,心烦意乱时可以听听轻松的音乐,降低心理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