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站新闻 > 市场监管

重庆发布“五一”出行提示 对旅游乱象“零容忍”

来源:重庆消费网 2025/4/29 0:12:48 关注度:1062次

“五一”假期将至,重庆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正以热情姿态喜迎八方来客。为保障游客在渝旅游期间的合法权益,4月27日,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发布旅游出行提示,对旅游乱象“零容忍”。

警惕虚假宣传,选择正规产品

个别旅行社、科技公司或个人通过短视频平台、社交软件发布“0元玩转重庆”“超五星酒店免费住”等虚假信息,诱导游客签订低价合同后强制或变相强制消费。

应对建议:一是核实资质。通过“天眼查”等APP核实旅行社信息,要求其提供《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二是留存证据。对宣传页面、客服承诺进行截图或录屏,避免口头约定。如遇“纯玩无购物”“不满意全额退款”等承诺,要求在合同中明确标注。三是理性消费。对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产品保持警惕,谨防“低价陷阱”。

警惕行程缩水,维护游览权益

个别旅行社或导游擅自减少景点、增加购物店,以及擅自缩短游览时间、延长购物时间。

应对建议:一是签订规范合同以及自愿购物补充协议。仔细核对行程单和补充协议,明确景点名称、停留时间、购物次数及时长等细节。如遇“赠送景点”,需确认是否为自费项目或购物店。二是加强途中监督。随身携带行程单,关注时间安排,若发现行程变更或时间异常,及时向导游提出异议。三是注意证据保存。留存合同、行程单、缴费凭证、购物小票,以及与旅行社或导游沟通记录等,以便后续维权。

警惕诱导消费,拒绝强迫购物

个别导游或购物店销售人员通过“威胁离团”“洗脑式话术”等手段诱导、变相强迫,甚至强制游客购物。

应对建议:一是警惕话术陷阱。切勿轻信“收藏增值”“政府补贴”等宣传用语,不被群体消费氛围裹挟,理性判断商品实际价值。二是面对导游或销售人员以“不购物影响行程”等威胁性言论,或利用“道德施压”等洗脑话术,保持冷静,坚决拒绝不合理消费要求。三是留存关键证据。遭遇强制、诱导购物时,尽可能采取录音、录像、拍照等方式留存证据。

警惕串通宰客,慎选交通工具

少数出租车、“黑车”司机与旅行社勾结,以“本地人推荐”“政府所属企业”等名义诱导游客到特定旅行社报团。

应对建议:一是杜绝“黑车”。优先使用“滴滴出行”“高德打车”等平台叫车,避免乘坐无标识的“黑车”。二是警惕推荐。对司机推荐的“内部团”“特价团”保持高度警惕,对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产品保持理性判断。三是留存信息。记录好乘坐车辆的车牌号,以便后续执法部门调查。

此外,若在游玩途中遭遇消费纠纷、服务质量问题,请保持冷静,理性维权。游客可在第一时间向景区游客中心、酒店前台、旅行社预留投诉电话反映,要求即时处理;也可拨打政务热线电话“12345”进行投诉。投诉时要明确诉求,整理好支持自己投诉主张的证据。对投诉调解不成的,可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将加大节日期间市场巡查和执法检查力度,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全力保障游客合法权益。

相关新闻>>>

无人机表演、音乐节带火重庆深度游

“五一”假期临近,出游热度持续高涨。无人机表演、音乐节等年轻人喜欢的深度旅游方式,持续吸引外地游客来重庆。相关数据显示,截至4月27日,无人机灯光秀表演区域周边酒店搜索量上涨40%。

“魅力重庆”无人机灯光秀将在节假日实行常态化表演。5000架无人机在空中勾勒出魅力重庆、黄葛树、山茶花、重庆地标建筑、轨道列车等12组具有重庆辨识度的画面,此前的表演视频在社交平台火上热搜,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看了视频之后就很向往,我决定带两个孩子来重庆过‘五一’。”河南郑州的游客李雪说,她订了南滨路的民宿,就是为了方便观看无人机表演。

音乐节、演唱会、电竞赛事等展演经济活跃,拉动文旅消费多元化新发展。4月中旬以来,“重庆音乐节”搜索量同比上涨112%,“重庆演唱会”搜索量上涨超70%。多家旅行平台上线“跟着演唱会去旅行”专题活动,为游客提供“演唱会附近爆款酒店、省心民宿”“演唱会附近热门景点”“演唱会周边超值独家线路”等吃住行游购娱一站式实惠与服务。

提前错峰出游,实惠多多,国内部分航线票价较去年同期下降40%左右,重庆江北国际机场上榜“五一”前国内热门机场Top10,重庆成为热门的深度旅游体验目的地。

专题关注

友情链接:重庆市人民政府网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中国消费者协会重庆市工商业联合会重庆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关于我们| 联系邮箱:2394436568@qq.com
工业和信息化部ICP许可证: 渝ICP备18005111号-2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135号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