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消费教育 > 消费警示

市民异地购车谨防三大陷阱

来源:华龙网—重庆晚报 2009/9/21 11:01:20 关注度:186555次
      国内不同城市的汽车销售报价存在着“多则几万元、少则数千元”的差异,因而催生了“异地购车热”。异地购车有时确实能为购车者节省资金,但有时也存在着虚假宣传、隐瞒消费项目等诸多风险。因此,业内人士提醒广大消费者,谨防异地购车的三大陷阱。 

  低价诱人上门 

  哈尔滨市民王先生准备购买某款中级轿车,在网上看到北京某经销商的销售价格比本地报价低两万元,通过电话确认后,王先生决定到北京购车。但当他抵达北京后,却被告知此款车型已售完,随后销售人员极力向他推荐另外一款高价位车型,而这款高价位车已远远超出预算,王先生只好打道回府。 

  特价暗藏猫腻 

  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特价车广告,其实正规汽车制造商对4S经销商在价格上控制得十分严格,那些推出低于正常价位的特价车,往往暗藏许多“猫腻”,例如调换汽车配件,销售事故翻新车、试驾车或工程车等,还有些特价车为了降低成本,还对车型的装备做了简化,如果消费者发现了,商家则宣称对汽车性能没有影响。 

  附加限制条件 

  成都市民李先生上个月同样被外地低价车吸引,但当他赶到外地销售处后,却被告知买车后必须加高档装潢,否则就不能优惠。李先生按照对方的规定算了笔账,发现所谓的优惠价其实并不比在哈尔滨购车便宜多少,最后只好无功而返,白花了一笔路费和食宿费。 

  据新华社

专题关注

友情链接:重庆市人民政府网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中国消费者协会重庆市工商业联合会重庆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关于我们| 联系邮箱:2394436568@qq.com
工业和信息化部ICP许可证: 渝ICP备18005111号-2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135号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