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消费教育 > 消费调查

银行暴利源于公众别无选择

来源:北京晨报 2012/2/9 16:59:36 关注度:276263次
  据《法制日报》报道,一场关于银行暴利的讨论近日再度升级。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秘书长陈永杰近日公开表示:“银行和实体经济一个利厚一个利薄的问题,已经到了非常严峻的程度。我算了一下,银行的资本利润率已经不仅大幅高于工业,而且高于石油和烟草,我们都说烟草是最暴利的,石油勘探开采也很暴利,而现在银行业比这两个行业利润还要高。”

  国内银行暴利的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收费”,而为什么公众和消费者在银行的强势收费面前只能“逆来顺受”?主要根源就在于公众对于银行服务“选择权”的基本丧失。由于多年来银行服务垄断现实,对于选择什么样的服务和不选择什么样的服务,消费者话语权极弱,武汉大学法学教授孟勤国曾披露了一份其领衔撰写的《银行卡收费不当问题调查研究》。这份调研报告指出,2003年10月1日出台的《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明确银行收费项目仅300多种,而现在《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列出的收费项目已多达3000种,7年时间增加了10倍。这就足以说明银行的强势地位以及对于收费项目“扩容”的无所顾忌,侧面则说明被服务对象话语权的孱弱。

  在一个强势无比的垄断行业面前,消费者别无选择。如最近多家银行已准备彻底抛弃纸质存折而“逼迫”用户使用银行卡,这明显又是一个带有霸王性质的举措,但储户们也基本上没什么选择权。所以说,银行在经营服务过程中“漫天要价”就带有了必然性。因此,要想遏止和解决银行的暴利问题,必须痛下狠心彻底改观银行与社会公众的地位不对称、不对等问题。政策方面必须给公众与消费者撑腰,对于一些违法违规的收费项目必须痛下重手整治;另一方面寻根溯源必须打破事实上的市场垄断。

(责任编辑:苏秀)

专题关注

友情链接:重庆市人民政府网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中国消费者协会重庆市工商业联合会重庆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关于我们| 联系邮箱:2394436568@qq.com
工业和信息化部ICP许可证: 渝ICP备18005111号-2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135号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