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银行金融 >

细数保险潜规则,消费者务必注意

来源:向日葵保险网 2012/2/16 11:40:02 关注度:176315次
  昨天,记者采访了一些案例,通过点评揭示理财中的种种潜规则,希望引起广大市民注意,避免理财走弯路。同时,提醒金融监管机构,完善市场制度,督促金融机构提升服务水平。

  保单收益不敌银行存款

  2010年2月21日,69岁的市民王文生老人接到沈城一家寿险公司客服人员电话:“您购买5年期民生金玉满堂两全保险(分红型)保单刚刚到期,红利和满期金这两天将打到你的银行账户,请及时查收。”

  数天后,王文生老人到银行一查,分红3813.89元,满期金63989元,扣掉当初投资本金6.1万元,自己5年的保单收益额为6802.89元,平均每年收益2.23%。而2005年当时的5年存款年收益为3.6%,假如当时是在银行做定期存款,今年2月21日到期收益约1万元,超过保单收益近50%。

  “算来算去,我5年少赚了3000多元,和当初的承诺完全不一样!”王文生老人对记者说。

  银行存单被“劝”成保单

  2005年2月初,王文生到中街附近一家银行取一笔定期存款,工作人员向他推荐一款保险产品——民生金玉满堂两全保险(分红型)。“当时工作人员说得可好了,这款保险产品年收益不低于银行同期存款利率,而且每年还有分红。5年到期后收益肯定比银行存款高,而且还有保障。”王文生向记者讲述当时的情景。

  工作人员说的一番话让王文生动了心:“收益比银行存款高,而且还有保险保障,你说谁还会继续存钱?”于是他将6.1万元到期存单完全换成了保险单。

  收到保单后,他也曾接到过寿险公司的回访电话,在10天的犹豫期内,他也可以选择无条件退保,但是他都错过了。

  业务员宣传“挑肥拣瘦”

  3月8日,记者来到北站附近的这家寿险公司,客服人员向记者解释说,民生金玉满堂两全保险(分红型)兼具理财和保障功能,有5年期的和8年期的,派发红利并不确定,以公司当年经营情况来计算。业务人员一般拿以往经验值来比较,这样便于客户理解,也是有根据的。所说的收益都是“预期收益”,并无“保底”一说。另外也不能简单拿银行存款与保险收益相比,因为保险产品毕竟还有高额保障部分。

  “假如当初业务员说,‘这个产品投资收益兴许高,兴许低,也可能不如银行存款。’我当时肯定不会买这款保险。业务员净拣好听的说,风险一点不提,这不是圈拢人吗?”王文生对保险公司的解释仍不满意。

(责任编辑:苏秀)

专题关注

友情链接:重庆市人民政府网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中国消费者协会重庆市工商业联合会重庆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关于我们| 联系邮箱:2394436568@qq.com
工业和信息化部ICP许可证: 渝ICP备18005111号-2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135号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