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银行金融 >

银行理财产品逐渐呈短期化

来源:南方日报 2012/2/27 15:40:29 关注度:75777次

  近些年来,我国居民可支配财富不断增长,个人理财需求日益旺盛,银行理财产品正受到越来越多个人投资者的认可追捧。据统计,2011年,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为19176款,较2010年上涨幅度为71.40%;产品发行规模为16.49万亿元人民币,较2010年增长幅度高达1.34倍。无论是产品发行数量还是产品发行规模,其同比增速均大幅超过2009年和2010年。不过,随着股票市场的动荡,不少此前投资于股市和基金的银行理财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进入2012年,银行理财产品继续呈现短期化和较为保守的趋势。  

  理财产品期限趋短 澳元产品收益率较高  

  从产品期限来看,产品呈现逐渐短期化的趋势。根据金融界不完全统计,上周发行的理财产品中,延续中短期,1-3月以内的理财产品成发行主流。1个月以下的理财产品,占总发行量的10%;1-3个月理财产品,占总发行量的50%;3-6个月的理财产品,占总发行量的23.30%。三者发行比例占理财市场发行量的超过八成。  

  2007年,期限3个月以内产品数量仅占21.51%,一年期以上产品占24.48%。而在2011年,3个月以内理财产品数量上升至67.82%,而一年期以上产品数量下降至1.63%。  

  上周发行的理财产品从各币种数量来看,人民币发行数量有所减少,较前周减少9只,仍为发行数量的主力,外币理财产品发行数量不及发行总量的15%。但从收益率上看,澳元理财依然以高达7%的收益率吸引这着各路理财资金。如招行的一款澳元理财保本固定收益组合投资类理财产品,投资期限47天,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有7  

  银行纷纷出台亏损产品展期方案  

  理财市场火热,对银行理财产品的推广无疑是一个机遇,但同时也对银行的理财能力、投资者教育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1年全年,A股市场在经济下行、通胀高企、以及海外经济体复苏前景不明朗等影响下震荡下行,沪深300指数全年下跌25.01%,中证500指数下跌33.83%。受此影响,大部分以A股市场股票和境内股票型、混合型基金为主要投资标的的银行理财产品普遍表现不佳,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净值缩水。其中FOF型产品2011年平均收益为-10.68%,股票基金混合型产品2011年平均收益为-16.81%。此前不少以“安全”为主要特点的大型中资行也因为资本市场波动而有不少投资于股市和基金的产品巨亏。  

  日前,中信银行表示,针对2006-2007年发行的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市场大跌而导致的个别亏损产品,中信银行已要求其客户经理对客户进行一对一维护,为了能够进一步降低可能出现的损失,提供产品展期选择权,进行产品期限的延长,并免除了相关费用,以期经济出现好转时,市场上涨能够降低客户的潜在损失。不过,不少理财分析师也提醒消费者,市场不振的情况下,理财产品展期不断却仍未能挽回亏损甚至亏损扩大的情况也是经常出现。  

  购买理财产品要看清协议

  此外,虽然银监会新规规定银行理财产品不准再像“天书”一样看得投资者云里雾里,对风险提示也有了一定的规定,但现在银行理财产品协议仍然有很多窍门,如特意列入很多条款、很多文字,客户没有那么多精力去逐字逐句研究。一些对投资者不利的信息都淹没在“浩瀚”的文字里,客户不认真读,一时还难以发现。第三方理财机构提醒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时一定要看清协议,不要轻信理财师的游说,并保存好证据,一旦发现上当可以诉诸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此外,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与存款存在明显区别,具有一定的风险,理财产品的投资收益率并不代表投资者可能获得的实际收益,投资者在认购理财产品前应三思后行。

 

责任编辑:刘蒙

专题关注

友情链接:重庆市人民政府网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中国消费者协会重庆市工商业联合会重庆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关于我们| 联系邮箱:2394436568@qq.com
工业和信息化部ICP许可证: 渝ICP备18005111号-2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135号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