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消费教育 > 消费知识

春季提醒:野菜不是家常菜不宜多吃

来源:新京报 2012/4/10 13:11:04 关注度:119237次
   春季人们的户外活动明显增多,对踏青、尝鲜更是趋之若鹜。一些春季特有的新鲜食物如香椿、野菜等十分受欢迎,但尝鲜野菜的同时如何保证安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杜松明博士说,野菜的种类很多,只要不是菜地里种的、能吃的,都能称为野菜。人们经常吃的野菜有:荠菜、扫帚苗、苦菜、马齿笕、灰灰菜、野苋菜、鱼腥草、蕨菜等。从现代营养学的观点来看,野菜应该归类到蔬菜。所以,它们的营养成分和普通的蔬菜的特点一样。“含的水分多,有65%-95%的水分;绿色的含胡萝卜素、维生素C、核黄素丰富;矿物质,如钙、钾、镁的含量也较高;膳食纤维丰富;含较多的植物化学物质,有利于健康。在传统医学中,很多野菜也具有防病治病的作用,这个属于另外一个领域,不妄加评论。”

  吃野菜时要注意,安全第一,不认识的不吃。有的野菜看上去绿油油的很是可爱,但不一定能食用,所以,采摘野菜时一定注意,不认识的不采、不吃。吃前做好处理,一些野菜有微毒,需要经过煮、浸泡才能去毒,一定要认真处理好后再吃。不宜多吃。野菜毕竟是野菜,没有成为“家常菜”一定有它的原因,也是人们亲身实践中得来的经验,所以,尝尝鲜偶尔改善改善口味还可以,不宜天天吃、吃很多。吃野菜原本是为了促进健康,如果吃的不合适带来负面作用,就适得其反。

(责任编辑 苏秀)

专题关注

友情链接:重庆市人民政府网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中国消费者协会重庆市工商业联合会重庆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关于我们| 联系邮箱:2394436568@qq.com
工业和信息化部ICP许可证: 渝ICP备18005111号-2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135号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