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消费教育 > 消费警示

廉价旅巴乱象难监管 乘客回乡安全无保障

来源:重庆3·15消费维权网 2013/1/31 17:03:01 关注度:434468次

  春运客流高峰时期,特别是临近小年夜的前夕,长途车票变得很紧张,正规客运公司的车辆可以说是一票难求,而且价格昂贵,使得很多急于返乡的农工、学生选择了没有安全保障的“廉价旅巴”,有关负责人对此表示执法有困难。

“廉价旅巴”安全无保障 仍受学生及农工欢迎

“廉价旅巴”安全无保障 仍受学生及农工欢迎

春运兴起“廉价旅巴”

  随着2013年春运高峰期的到来,返乡的人流日益增多。但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瞄准了来外地的大学生和务工人员,靠低价和方便吸引顾客,借旅游包车名义搞起定时定点定线的班车营运,形成了生意相当红火的“廉价旅巴”模式。

  通过记者的调查发现,此类包车的经营者良莠不齐,而且乘车价格随意性大,租用车辆也缺少部分资质证件。还有乘客曾因乘坐此类包车,在发生事故后陷入索赔无门的境地。

  “廉价旅巴”的广告牌在街头十分醒目,甚至有人直接在路边或校园内派发广告卡片。不少卡片上以“专业”自诩,还形成了诸如粤西车盟、高校旅运、高校友谊快车、校园旅运等品牌。尽管名字各异,但广告词有很多相似,如“高速直达”、“天天发车”、“节假日增加大量班次”之类,每天的发车时间、乘车地点、目的地等信息也很详细,与客运站的班车基本无异。而且多家“廉价旅巴”经营者还宣称,为乘客购买了20多万元的保险。

“参团卡”掩人耳目

  记者发现,“廉价旅巴”上客时,经营者都会拿着几份“参团人员名单”,上面记录了订票乘客的名称及手机号码,乘客报上自己的手机号码就能拿到车票,车开后不久,会有人收取车费。

  但所谓的车票,其实是一张蓝色的纸质“参团卡”,上印“××高校景点参观游、天天出团”,项目包括“游广州”和“游湛江、徐闻”等,但这张卡在开车后都会被收回,以防他人下次冒用。

  在一张名为“高校友谊快车”的参团卡上,还注明了“参团费用:60元/人起(只为平时价格,节日会有5%-30%的涨幅)”,“费用包括:全程空调旅 游大巴和旅行社责任险”,并在最下方特别注明“本卡只作上车时的证明,别无他用”。但记者了解到,1月中旬开始,票价已经涨到了100元,明显超过了 30%的涨幅。

  记者询问乘客有无发票,大部分乘客表示没向售票员索要过,索要过的也被告知没有发票。“他们就是借着旅行社的名义打擦边球,弄张参团卡掩人耳目,哪里来的发票啊?”有乘客对此不以为意。

“廉价旅巴”价格浮动大

  从广告上看,这些“廉价旅巴”的价格十分诱人,但在不同的时节变化幅度很大,而且都由经营者说了算。  1月中旬,记者曾致电多家到雷州的“廉价旅巴”询问票价,回答都是100元或110元,持会员卡可优惠10元。当时,春运还没开始,但广告上称50元起的价格已经翻番。

  同一时段,记者从广州市公路客运网上售票系统查询得知,广州到雷州直达大巴的票价为150元左右。在华工读大三的小林,正是到车站去问过票价,才决定坐“廉价旅巴”。“车站的票价涨到150块了,坐这个车可以省四五十块钱。”小林说。

  不过,也有乘客抱怨价格浮动太大。在白云区上学的小孙,是在同学的介绍下第一次坐“廉价旅巴”。1月20日,小孙乘广州至湛江徐闻的“廉价旅巴”票价是130元,但她在一个星期前询问时,得到的答复是90元,“没想到一个礼拜涨了这么多。”

前车之鉴:索赔难

  虽然很多乘客因为低价选择乘坐“廉价旅巴”,但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导致乘客伤亡,乘客又没有任何票据在手,将面临无处索赔的困境。

  2011年7月11日下午,一辆载着30多名散客的“廉价旅巴”行至广州机场高速平沙路段时发生车祸,导致30多名乘客不同程度受伤。当受伤乘客拿着收据向旅行社索赔时,竟遭旅行社拒绝。一再追问之下,才知道带他们出团的是一名“野鸡导游”。

  原来,这名导游之前曾在该旅行社工作,但其离职后依然打着该旅行社的旗号组团出游,并未给乘客购买意外保险。旅行社则称对此次出团并不知情,并让导游在一份旅行社的无责声明中按上了自己的手印。

  而涉事大巴是导游租自某单位,该单位也称不知道导游是借车出团,在为伤者垫付医疗费后,也不愿承担其它责任。至今,事故中的受伤乘客均未获得任何赔偿,有乘客为了维权已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

廉价旅巴执法有4难

  1、以合法手段掩盖违规事实

  据广州市交委执法局道路运输执法大队副大队长杨涛介绍,“廉价旅巴”的经营者以旅游名义组织所谓“一日游”的客源,并与正规包车企业签订了包车合同,但实质进行的是客运班线营运,只不过很巧妙地以合法手段掩盖了违规事实。这一现状也造成了交通部门执法上的困难,因为“旅巴确实是正规车辆,营运证照不缺,只不过存在打着旅游旗号,超许可经营的情况。”杨涛说,这时就必须由旅游管理部门介入,进行联合查处。

  2、包车企业不管承包方资格

  杨涛介绍,问题的症结在于只要承包方与包车企业办理相关手续,包车企业即可将车辆发包出去,而包车企业并无了解客源组织是否合法的职责和义务。包车企 业有车辆和司机的资源,把车发包出去就有钱赚。而在双方合同约定时间内,承包方可以自由支配这些车辆,按班车模式定点定线运营等违规现象就很容易出现。

  “交通执法部门只能对‘廉价旅巴’的车辆实体进行处罚,对于从事客源组织的经营者,则需要由其他部门介入处理。”市交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3、旅巴即停即走难抓现行

  “一般组织方会让乘客先集中后,才让大巴过来,乘客上车后马上出发,通常整个过程只有十多分钟。”杨涛说,一旦“廉价旅巴”发车,交通执法部门很难截下执法,除非执法人员便衣蹲守,否则很难查实“廉价旅巴”违规情况。

  4、乘客对执法有抵触情绪

  据市交委统计,平时“廉价旅巴”乘客多以学生群体为主,在接受执法检查过程中,急于回家的学生抵触情绪很大,不配合执法情况时有发生,给执法工作造成很大困难。而在春运高峰时期,乘坐“廉价旅巴”的乘客多为各地老乡,执法人员甚至多次遭到过围攻。

■ 小编有话说

司机可能不认识路哦

  廉价旅巴虽然方便,价格也相对要低一些,但要是在回家途中,车上的司机告诉你他不知道怎么走了,你会是个什么心情呢!反正小编是不敢坐这样的车的,因为小编本身就是个路痴,要是走错地方,到个谁都不认识的地方,再遇到什么危险,那时候真就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亲,没有一点安全保障的车你敢坐吗?

专题关注

友情链接:重庆市人民政府网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中国消费者协会重庆市工商业联合会重庆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关于我们| 联系邮箱:2394436568@qq.com
工业和信息化部ICP许可证: 渝ICP备18005111号-2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135号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