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消费教育 > 消费警示

童鞋尺码混乱令选购犯难 要小心别入误区

来源:重庆3·15消费维权网 2013/2/4 11:00:36 关注度:287633次
  新年快到了,不少家长还是会给自己的孩子购上一套新衣、买上一双新鞋,但是面对目前童鞋市场混乱的鞋码,你是否选到合适的鞋了呢?面对各种各样的童鞋,你选对鞋了吗?

童鞋尺码混乱 你会选吗?

  童鞋尺码混乱 你会选吗?

看号选购童鞋难

  现在的童鞋市场发展很好,但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不少家长表示,给孩子买些非要孩子试穿之后才可以,按鞋子标注的号码来买很难买到合适的鞋子。谈起给孩子买鞋的经过,有的家长是“一头雾水”,孩子试穿了几家品牌童鞋,发现同样都标注着13号,尺寸却相差一大截。这就纳闷了,同样的型号,为什么会大小不同?
  走访多家商场和童鞋店发现,市场上关于童鞋的品牌和款式众多,标注的尺码也是“五花八门”,有的在鞋底标注13、15、16……有的在鞋内标注160/22、180/24……有的则标注220、230……即使尺码标注相同,大小也是不一。对儿童鞋码的标注,不仅大部分消费者表示看不懂,有时连营业员也会将不同标准的尺码搞混。
  在一家儿童服饰店里一位销售人员表示,不同品牌的童鞋尺码标准不同,为此特意准备了皮尺,专门给顾客量鞋尺寸。据了解,不少童鞋店或者专柜,也配备有专门的卷尺,以供前来买鞋的消费者使用,但是还是有多数家长表示,由于孩子年龄小,买鞋时往往不带孩子去商场,都有不合适多次换号的经过。

鞋子尺码国标有换算标准

  国家对鞋的尺码标准中规定,生产商应以毫米为单位标注鞋号,所标注数字代表鞋的大小。如鞋号标注为160,就代表这款鞋的大小为160 毫米。然而目前市面上的童鞋有四五个码数标准,大多采用法码、中国码,也有美国码、日本码等充斥市场。
  一位经营儿童服饰的店主表示,根据不同的年龄段,童鞋分为四个不同的种类,0—1岁为婴儿鞋,1—3岁为小童鞋,3—5岁为中童鞋,5岁以上为大童鞋,“不同年龄段的鞋号标注也不同。有部分婴儿鞋和小童鞋尺码相同且鞋形差别不大,但大小不一样。”“现在很多鞋厂多是以法国和美国鞋模制成,生产出来的型号自然是与该国的鞋号标准相一致,即使是同一型号的鞋也会由于厂家的不同稍有出入。”一名业内人士透露,“有些小厂家为了追逐款式,简单缩小成人鞋模制成童鞋,出现童鞋号码相同、大小不一的现象不足为怪了。”

部分国家童鞋尺码对照表

  部分国家童鞋尺码对照表

  “虽然国家对鞋的尺码有换算标准,但是在童鞋领域里一直执行不规范。”质监部门的一工作人员表示,童鞋鞋码标注混乱的现象确实存在,主要是因为目前各厂家童鞋制作都执行各自不同的标准,国家关于童鞋还没有强制性标准出台。据了解,目前国内制鞋业在行业标准方面,儿童鞋大致分为皮鞋、凉鞋和运动鞋三类,此前只有儿童皮鞋有国家标准,即QB/T2880-2007《儿童皮鞋》,而儿童旅游鞋一直以来是参照成人旅游鞋的标准GB/T15107-2005《旅游鞋》执行,儿童皮凉鞋目前是参照成人《皮凉鞋》QB/T2307-1997标准执行。

给孩子买鞋要注意别陷入误区

误区一、买童鞋只图漂亮
  每次走进童鞋销售专柜,我们很容易被各种各样的小鞋子弄得眼花缭乱。儿童高跟鞋、儿童尖头鞋、宝宝雪地靴……成为很多潮爸、潮妈的最爱。不过,有医生表示,为儿童选鞋需谨慎,家长不能只图款式漂亮,儿童的脚并非成人的缩小版,它们在结构、功能方面有所不同,并且会随着骨骼的发育和习惯性姿势而发生变化。因此,不论鞋的造型还是材料都要与成人的有所区别,否则可能导致扁平足、后足外翻、X形腿及八字脚等足部问题。
  以软底鞋为例,因为软底鞋的鞋底是平的,不符合人体足部构造。长期穿软底鞋,孩子足部可能变形,患扁平足的概率更高。扁平足使人行走时所产生的压力偏向内侧,容易引起脚部疲倦及疼痛,长此以往就可能引起脚底筋膜劳损、筋膜炎等症状,从而进一步引发膝关节疼痛和腰酸背痛。同时,若软底鞋的鞋面太宽松,孩子走路、运动的时候容易摔倒。
误区二、喜欢买大一码的鞋
  孩子的脚长得很快,因此很多家长在给孩子买鞋时,总喜欢买大一码,为的是物尽其用,多穿一些时间。医生认为,在为孩子选童鞋时预留脚的发育空间,是一种不明智的做法。孩子在刚学步时,如果给孩子穿过大的鞋,孩子的小脚得不到相应的固定,既不利于孩子勇敢地迈开双腿学步,也会影响孩子的走路姿势,甚至会导致脚部发育畸形。“有些家长给孩子买较大的鞋穿,孩子今年穿的时候太大,到了明年的这个季节再穿,又小了,两年都穿得不舒坦。”
  “孩子的脚长得很快,家长在给孩子选童鞋时,可以买稍微宽松一点的,但必须以孩子在走路时脚不会在鞋内挪动为标准。”妇幼保健院儿保科医生说。另外,孩子穿的童鞋也不能顶脚,有些家长为了省钱,发现孩子的鞋小了,但因为还没破,仍然给孩子穿,这样做对孩子的脚部肌肉和韧带的发育是非常不利的。
  一般来说,孩子2-3个月就应换一个尺码的童鞋,因此建议家长不用给孩子买太贵的童鞋,最主要的是考虑鞋子的舒适度。家长在为孩子买鞋时,如果孩子不善于表达是否舒适,家长应该如何判断大小呢?家长在给孩子试穿童鞋时,可以摸一摸前面是否鼓起,如果能稍微按下去,则是在合适的基础上有些宽松的状态。另外,冬季时给孩子买鞋,也要把孩子所穿袜子的厚度考虑在内。

买合适的鞋比买漂亮的鞋更重要

  买合适的鞋比买漂亮的鞋更重要

误区三、鞋面越软越好
  大人买鞋,总是认为柔软的比较舒适、随脚,但为孩子选鞋,是否就是越软越好?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家长在给孩子选购童鞋时,非常强调柔软度,其实为孩子选鞋,软硬程度要视孩子年龄大小而定。
  为刚学步的宝宝选购童鞋,最好选择柔软、舒适,有防滑底的布质鞋,因为婴幼儿时期的宝宝脚掌十分柔软,如果穿较硬的鞋,会阻碍孩子脚部的自然发育。而到了2岁左右,孩子会跑、跳的时候,家长就应给孩子选择略硬的鞋,因为这时的孩子活动量增大,略硬的鞋更利于保护宝宝的脚面,避免遭到硬物冲撞的伤害。为已经会走路的孩子买鞋,要注意软硬适中,软硬适中的鞋有利于孩子走路时掌握平衡。
误区四、鞋底越易弯曲越好
  有些家长认为,容易弯曲的鞋底更利于孩子走路和跑动,其实鞋底的易弯曲度并非越强越好。一些劣质的童鞋,鞋底在足弓部容易弯曲,孩子在穿着跑跳时容易损伤足弓。其实设计科学的童鞋,应该是鞋底的前三分之一可弯曲,而后三分之二不易弯曲,这样既方便活动,又能保护孩子正在发育的足弓。
  一些童鞋有足弓部高起的设计,有些家长认为,这种中间凸起的鞋能帮助宝宝托起足弓,起到保健作用,其实这种童鞋并不适合宝宝穿。宝宝在婴幼儿时期是没有足弓的,随着年龄增长,孩子的足弓才逐渐发育长成,如果过早给孩子穿中间凸起设计的鞋,会影响孩子足弓的发育,且使发育期的足弓肌肉得不到必要的锻炼。另外,家长在为宝宝选择童鞋时,最好选择平底鞋,因为如果鞋跟垫高的童鞋会造成孩子前脚掌压力过大,损伤足弓,并且容易使脚趾受到前冲挤压,易导致脚部畸形。

■ 小编有话说

孩子的脚不是成人脚的缩小版

  在这个越来越追求时尚的时代,不少潮爸潮妈在对自己孩子的打扮上也开始追逐时尚潮流,就拿孩子的鞋来说吧,不少爸妈给自己小小的孩子穿上一双潮起十足的靴子,甚至还有高跟的靴子和鞋子,俨然就是大人的缩小化。其实,孩子的脚不是大人脚的缩小版,别以为把孩子打扮得很潮就很好,那些太潮的鞋子并不适合孩子,还可能让孩子的脚变形。要潮还是要健康,家长们好好斟酌斟酌吧。
专题关注

友情链接:重庆市人民政府网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中国消费者协会重庆市工商业联合会重庆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关于我们| 联系邮箱:2394436568@qq.com
工业和信息化部ICP许可证: 渝ICP备18005111号-2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135号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