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银行金融 >

擦亮眼睛别落入理财陷阱

来源:重庆3·15消费维权网 2014/8/11 17:14:56 关注度:235746次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手握闲钱的市民,自然想着“借钱生钱”的好事。眼下社会上理财路子很多,然而如果心存贪念,总想一夜暴富,天上掉下来的就不会是馅饼而是陷阱。笔者为此特地列举了几个理财陷阱,并请专家为您提供防范这些陷阱的方法。

  理财产品宣传夸大
  现象:

  走进各商业银行的营业网点,总会看到花花绿绿的宣传材料,随处可见“本基金的预期收益稳定”、“本产品的累计净值在全行业中稳居冠军”等宣传语,这些个人理财产品较储蓄高不少的预期收益也吸引着众多的市民。实际上,银行对个人理财产品风险揭示的刻意回避,很容易混淆客户对预期收益和实际收益的判断。
  提醒:
  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一些银行进行产品宣传时,往往只注重“预期收益率达到多少多少”的宣传,但对于产品中暗藏的风险却一言带过。因此大家一定要在购买产品前擦亮自己的眼睛。
  地下炒汇风险堪忧
  现象:

  一些从事网上外汇交易的境外机构声称,投资者只要和其签订委托买卖外汇的合同,缴付一定比例的交易保证金,按照“1:100”甚或“1:200”的杠杆便可买卖十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美元的外汇。
  提醒:
  地下外汇保证金交易机构在从事相关操作时,常常为客户埋下重重陷阱。从合同的签署,到交易员的资质,再到莫名支出的佣金、利息等,客户百密一疏就会上当。更有甚者,部分机构甚至压根就不做任何操作,而只是提供虚假的对账单,目的只是将客户的钱揣进他们自己的腰包。如果交易商鼓吹“人民币炒汇”,客户就更要当心,因为这极有可能违反我国的现行法律。
  “地下保单”难保平安
  现象:

  一直以来,由于国内保险公司不能提供客户所需的外币给付长期性寿险产品,导致“地下保单”在内地特别是沿海地区长期存在。由于国地下保单”在国内不受法律保护,因此具有极大的风险,一旦发生纠纷,投保人要到港澳地区索赔或者起诉保险业务员,将会十分困难。此外,还有一些“地下保单”根本就是伪造的假保单,保险业务员有可能利用境内外保单的差别,为投保人设置陷阱。
  提醒:
  “地下保单”购买之初即有一定的误导成分,还时常发生卷走保费的行为,另外由于种种原因(包括代理人欺诈),“地下保单”的理赔往往有不少波折。
  即使是内地保险理财,也会出现陷阱的可能。有些宣传内容明显带有误导性,投资者的现金回报很可能低于银行储蓄。另外,保险公司业务员常常以“投保自愿,退保自由”来吸引投资者,但对中途退保使投资者造成的大额损失却只字不提。
  委托理财空头承诺
  现象:

  个人理财对投资领域缺乏专业知识,委托给他人是否更省事些?殊不知就在亲朋好友、广告宣传、机构推荐中,委托理财也频现陷阱,尽管他们的保本承诺和盈利承诺在最初的宣传中特别让人动心。
  提醒: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在委托理财关系中,证券公司、信托公司等单方面承诺最低收益是无效也是不允许的。
专题关注

友情链接:重庆市人民政府网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中国消费者协会重庆市工商业联合会重庆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关于我们| 联系邮箱:2394436568@qq.com
工业和信息化部ICP许可证:渝ICP备18005111号-2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135号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