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公众维护自身资金和信息安全的意识和能力,引导社会公众合理使用金融产品和服务。近年来,农行重庆市分行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不遗余力地推动金融知识公众教育,累计开展宣传活动2106场,参与宣传人员达21600人次,投放宣传的自助终端和ATM机共3300余台,发放宣传资料240万份,发送宣传短信52万条,微信微博宣传36期,受众达到800余万人次。
构建多元路径
有效宣传金融知识 金融知识如何宣传更有效?依托和立足全市470余个网点,农行积极构探索建多元路径,除统一发放折页、悬挂横幅、张贴海报、网点LED门楣屏等传统宣传手段外,还依托新技术,专门制作Flash动画、微信图文推送等宣传素材,充分利用微信、门户网站、视频播放器等多元化传播手段,通过易学、易懂、易记的方式,向公众介绍有关金融消费者享有的八项法定权利、谨防电信网络诈骗和银行卡盗刷等知识。
农行重庆市分行依托网点“走出去”,深入农村、社区、市场、校园、军营,通过社区亲子运动会活动、小品、歌舞表演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让金融知识融入活动,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金融知识,受到老百姓的普遍喜爱和高度评价。

培养“小小银行家”
金融课堂从娃娃抓起 “阿姨和叔叔表演的小品好形象生动哦。”农行城口支行精心编辑表演的防电信诈骗小品,逗得学生们捧腹大笑。3月8日,农行城口支行金融知识宣传小队到城口县岚天乡小学,通过小品表演、传单等方式,宣传金融知识。
“你们知道金融消费者的权益有哪几项?农业银行的投诉电话是多少……”在给孩子们发放和宣讲了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手册、辨别假币知识手册、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折页后,农行的工作人员现场进行了有奖竞答活动,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

除了走出去宣传,农行还主动将孩子们请“进来”。农行重庆市分行在全市44个分支行举行“小小银行家活动”,将孩子们请到营业网点,了解银行业务办理流程、学习金融知识。该活动已成功举办两届。其中,农行黔江分行邀请部分小学三年级学生参观营业网点,小朋友们对ATM机、自助服务终端机充满好奇,在介绍黄金产品时,一个小朋友举手提问:“我有7000元压岁钱,可以买多少黄金呢?”工作人员给他换算后,小朋友很认真地说,“回去我就告诉妈妈,让她给我全换成黄金,可以保值增值。”
“我会认假币了,回家我要教妈妈看水印,看光变油墨...…”参观活动结束后,小朋友们还在叽叽喳喳讨论着当天学到的金融知识。
“金融知识应该从娃娃抓起。”农行重庆市分行相关人士表示,孩子们对金融知识的了解很少,但求知欲特别强,农行也在探索金融知识进校园的长效模式,为孩子们带来更多更精彩的金融课堂。

聚焦重点人群
关爱农民和老人 “要不是农行的工作人员,我就遭骗了。”巫山老人黄义太感慨地说。3月10日下午4时左右,黄义太到巫山支行营业部大厅,咨询开户行信息和短信验证码,大堂经理李彬详细询问才知道,黄老才吐露,自己在外地的一个医药公司买了药,上午接到医药公司电话,对方说会给他返还一半的药费,但需要短信验证密。
“你遭遇电信诈骗了。”李彬告诉黄老。但黄老一脸不高兴,直接给对方打电话,并让李彬接电话,骗子发现李彬是银行工作人员立即挂断了电话,再次拨打电话,骗子已不再接电话。随后,工作人员告诉黄老,短信验证码就如银行卡密码一样,千万不要告诉任何人,否则将面临资金损失。
在农行,对于前来办理业务的老人,“多关心一点、多问几句”成了每一位农行工作人员的一种习惯。

3月9日、10日在大足农行、长寿农行开展的“3·15消费者权益日”宣传活动中,当地农行工作人员宣传介绍金融知识时,针对过往的老人群体则是一对一的宣讲,教会老人识别和防范诈骗的伎俩,尤其要对陌生电话、外地电话提高警惕,遇到问题一定要跟家人或子女商量。
农行在宣传金融知识过程中也给予“三农”更多的关注。坚持深入“服务三农”,宣传服务真正走进村镇,到便民超市、惠农通综合服务点、村委会,面对面为农民群众答疑解惑,通过一些接地气的活动,受到农民群众普遍欢迎。
在农民工返乡高峰的春节,农行重庆市分行专门组织工作人员在车站、码头开展“欢迎您回家,农行伴您行”关爱农民工活动,为他们宣传金融知识、防电信诈骗知识、理财知识。
(本网责编:陈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