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坡区“九龙·宸曦”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项目整体鸟瞰图
沙坪坝区小龙坎建融家园人才公寓
市住房城乡建委发布消息称,我市加快推进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建设,让更多老百姓能够以实惠的价格住上“好房子”,满足大家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截至目前,重庆已开工建设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项目15个、房屋8092套。
在我市,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长啥样?是如何帮助有需要的市民实现“安居梦”的?
以“好房子”标准建设配售型保障性住房
本月底,位于九龙坡区石桥铺街道的“九龙·宸曦”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项目将开展配售接待工作。早在建设方案披露之际,该项目就因高性价比、交通便利等特点备受关注。
“九龙·宸曦”作为重庆市首批、九龙坡区首个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项目,共建房屋4幢、552套,每幢房屋配置为三梯六户,配备车位472个。距轨道交通5号线巴山站、石新路站约500米,周边配套有石新路小学、重庆育才行远学校、龙湖星汇天街、云领天街等学校和商圈资源,预计售价7500-8200元/平方米。
不仅如此,“九龙·宸曦”项目采用了先进的施工工艺和技术,通过施工机器人等高科技智能设备实现绿色高效建设,设计上采用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海绵城市等理念,引入先进的智慧社区管理系统,配备安全监控系统和门禁系统。
“之前一直在看附近的房子,但因价格高于预算,一直没有入手。”顺利申请进入轮候库的市民孙先生几经对比后发现,“九龙·宸曦”项目各方面均符合他的心意,希望全家能尽早结束租房生活。
据了解,为提升项目整体品质,我市制订《重庆市配售型保障性住房设计导则》,全面贯彻“好房子”理念,对项目选址、建筑设计、建筑结构、绿化景观等10个方面进行设计指引,我市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均按照“好地段、好配套、好品质、好服务、好价格”的“五好”标准和绿色、低碳、智能、安全四个核心指标进行设计建造。
在我市,按“好房子”标准建设的配售型保障性住房不止“九龙·宸曦”一个。丰都县三合街道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项目,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设计,采用装配式施工技术,配备建筑能耗监管系统、智能照明系统、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等信息化设备,项目住宅部分采用公区工业化装修,公建部分采用全装修。渝北区项目采用“大中庭+小组团”的错落布局,创新性实现100%南北通透横厅设计,通过高效保温墙体与低辐射镀膜玻璃的协同应用,项目综合节能率突破30%,树立低碳住宅新标杆,建筑之间留出足够的视线通廊,以极具韵律和呼吸感的街道界面形成顺滑的天际轮廓线,与城市互利和交融。
同时,这些项目聚焦职住平衡选址,尽可能在交通便利、公共设施齐全、配套设施完善等区域布局,建设中贯彻“现代社区”“完整居住社区”“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等理念,为市民营造宜居生活环境。
“按照住建部要求,原则上保障性住房都要建成‘好房子’。”市住房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2025年,重庆将新开工建设6000套房屋,首批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项目计划在2026年形成有效供给。
三项工作机制推动项目“加速跑”
为将配售型保障性住房这个惠民举措切实落到实处,我市坚持以需定建、制度先行、谋定后动,聚焦管理规范和效率提升,狠抓三项机制,推动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
建立项目调度机制方面,建立项目管理台账和进度“四色图”,坚持每天分析研判、每周开会调度、每月书面通报、全年绩效考评的协调推进机制,对进度靠后的区县、企业进行约谈。
建立申请轮候机制方面,督促指导各区县及时制定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申请条件、申购资格等政策,3月21日,全市41个区县完成申请政策公开,并在线下设立了申请窗口。此外,我市在“渝快办”开发上线了配售型保障性住房轮候库申请小程序,建立与公安、民政、人力社保、规划自然资源等部门联合审核机制,在全国省级层面率先完成轮候库建设。
建立资金监管机制方面,在全国率先上线运行资金监管系统,对项目资本金、财政补助资金、开发贷款、销售资金的转入、支用等环节进行全流程监管,筑牢专款专用的资金安全底线。
此外,我市协调加快手续办理,组织发改、财政、规资等部门联合会审,推动立项、用地许可等环节变串联审批为并联审批,对接设计单位支持方案设计和土地手续同步进行,九龙坡等区县在手续办理阶段节约2个月至3个月时间。
去年,我市推动开工建设项目14个、房屋7092套。专班推进、以需定建的两项经验,入选住建部《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可复制可推广经验清单》。
保障性租赁住房累计筹集超29万套(间)
除了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建设“多点开花”外,大力推动保障性租赁住房筹建工作,也是我市加快构建住房保障体系、织密住房保障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市出台《重庆市保障性住房专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和《重庆市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补助资金实施细则》,通过“真金白银”,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同时,简化审批流程,采用线上申请、线下办理相结合的方式,及时核发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认定书,全面兑现税收优惠、配套费减免等优惠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资金压力。
与此同时,我市注重数字赋能,强化全流程管理。市住房城乡建委上线住房保障综合服务平台,将全市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纳入平台统一管理,实现对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认定、建设装修、信息发布、房源配租、租金定价、运营维护等全过程监管。在“渝快办”上线保障性租赁住房申请轮候功能,为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找房、租房提供便利。
此外,坚持以需定筹,多渠道筹集房源。一方面,组建专业化、规模化国有租赁平台公司,引导以房地产开发企业为主的民营企业由单一的“开发销售”向“租购并举”模式转变;另一方面,围绕“一点四区”(轨道交通站点和商业商务区、产业园区、校区、院区)进行空间布局,在新建、改造基础上,收购符合条件的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租赁住房,进一步拓宽房源供给渠道。
强有力的措施,推动了我市保障性租赁住房工作稳步开展。去年4月至今,全市新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3.5万套(间),累计筹集29.1万套(间),解决39万新市民、青年人住房困难问题。
以沙坪坝区小龙坎人才公寓为例,该项目原为闲置办公楼,2023年,建融住房服务(重庆)有限责任公司将其改建为保障性租赁住房,2024年4月正式运营。目前,该项目出租率已达98.4%。通过政府出政策、国有企业出资产、社会资本投资运营的模式,积极为新市民、青年人来渝、留渝创新创业提供住房保障支撑。该项目作为沙坪坝区首个非住宅类保租房,成功入选国家发改委“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