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消费教育 > 消费警示

吉林消协提示:警惕旅游消费七大“憋屈事”

来源:中国消费者协会信息网 2010/3/10 10:17:52 关注度:66422次
       近年来随着百姓外出旅游逐渐增多,关于旅游消费的纠纷成为消协受理投诉的热点和难点。吉林省消费者协会总结出旅游消费七大“憋屈事”,警示广大消费者外出旅游要时刻注意维护自身权益。

  “憋屈事”一、景点游览,大多是“走马观花”。游客在出游中发现好多景点没有事先广告上说得那样诱人,实际上只不过是过路景点和广场类景点。

  “憋屈事”二、导游串通当地人联手 “宰客”。如导游告诉当地人所带的旅游团来自何处,然后卖主和游客套老乡,花言巧语骗其高价购买低价商品。

  “憋屈事”三、“人头费”“回扣”等猫腻多。旅行社带游客进入旅游商场购物,商场按照游客的人数、购买情况给旅行社一定的“人头费”“回扣”。

  “憋屈事”四、低价背后的价格陷阱。“羊毛出在羊身上”,许多报价背后隐藏“杀机”:如实际旅游中外加景点的门票费、增加路程的交通费等等,事后加上去的费用可能是报价的一倍。

  “憋屈事”五、巧立名目,另收费。好多旅游之前事先说明的某个景点参与互动活动,可是到了实际旅游中却不是自己参与,自己想亲身体验还需另外掏钱。

  “憋屈事”六、游览景点偷梁换柱、滥竽充数。有的旅行社擅自更改游览景点;有的出名景点门票贵,就换其他地点充数;有的广场类的景点根本不收门票,却要扣除费用。

  “憋屈事”七、没有经过游客同意,擅改合同。如因机票、景点门票价格的上浮,旅行社为了保证盈利,飞机改为火车,住宿和就餐标准降低或是景点缩水等等。

  消协方面表示,旅游消费存在发生时段长、地区多等特点,因此举证维权都比较困难。消费者应注意在旅游之前与旅行社等签订完善的合同,旅行途中消费索要发票,旅行结束后发现权益受到损害投诉要及时。

专题关注

友情链接:重庆市人民政府网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中国消费者协会重庆市工商业联合会重庆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关于我们| 联系邮箱:2394436568@qq.com
工业和信息化部ICP许可证: 渝ICP备18005111号-2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135号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