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消费教育 > 消费调查

跨国公司耍大牌 中国消费者被“区别对待”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1/11/23 16:12:43 关注度:195082次
  中新网8月29日电 近来,跨国企业问题不断,从肯德基的“豆浆门”“用油门”到宝洁傲慢召回漱口水,从康菲迟迟不谈赔偿到阿迪耐克“毒衣门”,中国消费者被区别对待。中新网财经频道特整理跨国企业常用招数,并请律师支招如何辨别企业违法、消费者如何维权。

   中国消费者被“区别对待” 揭秘跨国企业常用五招术

从食品安全到虚假宣传,近来跨国企业的问题层出不穷。中国市场日益扩大,自然也成了跨国企业眼中的肥肉。然而,跨国企业在中国赚取丰厚利润的同时,却“区别对待”中国消费者。中新网财经频道特整理近来跨国企业发生的问题,揭秘其常用的五大招数。

招数一:避而不谈。事件发生后,很多公司会采取无视的态度,能回避就回避。8月24日,阿迪达斯、耐克等多品牌被曝含环境激素,对生殖系统具有毒性,此后,中消协25日又曝光阿迪达斯一婴童套装纤维量标实不符,虚标棉含量。事故发生后阿迪耐克并未做出任何回应。此外,蓬莱19-3油田于6月上、中旬发生渗漏,然而直到8月24日,担任作业者的康菲公司才首次召开发布会。

招数二:回应避重就轻。事故发生后,企业如果无法回避,便会选择回答部分问题。此前,肯德基被曝炸鸡用油多天不换,随后肯德基做出回应,只表示用油符合标准,但并告知炸鸡油的更换频率。康菲更是如此,在漏油事故发生两个月后的发布会上,对事故原因、赔偿标准等关键问题含糊作答或回避。

招术三:钻标准或法律漏洞。由于我国部分标准落后,相关法律不完善,“符合中国标准”便成了企业脱身的理由。7月中旬,耐克、阿迪达斯和中国李宁供应商在排放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污染中国河流。由于中国年初才把它列入到严格限制出口的有毒化学物质目录中,还没有来得及对国内限制使用和排放做限制,于是,其供应商表示符合中国标准。

招数四:用“未曾宣传”撇清欺诈宣传嫌疑。近来食品企业频繁陷入各种“勾兑门”,各种食品并未如消费者所想的那样为现熬或现磨,很多企业选择了相对模糊的宣传方式,避谈制作方法。此前,肯德基豆浆被曝出系用豆浆粉冲泡而成,对此,肯德基回应称“从未宣称”是现磨现做。

  招数五:无视消费者不满情绪。在很多消费者心中,跨国企业很多时候意味着高品质、大牌子,在中国市场,在跨国企业更是将“大牌”进行到底。宝洁此前召回“欧乐-B”漱口水,除了有严格的时间限制,顾客还需提供存折账户等信息,也不能直接到柜台退换货。于是有消费者表示退款流程“过于复杂”,然而对于消费者的不满,宝洁公司未作出任何回应和改进。

  “未曾宣称”非企业撇清欺诈嫌疑的万能借口

面对被曝光的问题,跨国企业或视而不见,或避重就轻,“符合中国标准”和“未曾宣传”变成了最常用的两个理由。

“未曾宣称”能否成为企业开撇清欺诈嫌疑的完美理由呢?北京市盛峰律师事务所主任于国富在接受中新网财经频道采访时表示,企业未曾进行宣传并不意味着就没有欺诈宣传,也不能消费者发现商品或服务与自己理解的不同就认定商家欺诈。

关于如何判定企业是否涉嫌违规违法,于国富律师向中新网财经频道表示,首先,要看产品质量法和食品安全法。不管企业有没有宣传,它的产品质量都必须是安全的,它的卫生安全应该是合格的,如果企业没做到,就是违规违法。

其次,要看企业是否进行了虚假宣传,是否捏造虚假事实,使消费信以为真。

此外,对于不完全构成虚假宣传,或者默认消费者的偏差理解,企业应当及时告知消费者,而不是继续隐瞒,提前告知。

对于我国部分标准落后、监管不严的问题,有专家表示,只能依靠不断完善法律、提高标准、加强监管来防止企业钻空子。

  消费者维权成本高 律师:竞争对手和监管部门可成原告

消费者遇到侵权行为,如果涉及金额不大,很多消费者会选择沉默。对此,于国富指出,消费者要进行成本分析,没有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不能归咎于消费者的法律意识不强。

在我国,民事诉讼遵循“不告不理”的原则,即民事诉讼必须有原告提出诉讼请求,法院才能受理。如果消费者考虑到维权成本过高,未采取任何维权行动,违法企业是否就能逃脱法律的制裁呢?

对此,于国富律师指出,除了消费者,竞争对手和监管部门也可对违法企业采取诉讼措施。他指出,如果企业虚假宣传,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竞争对手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索赔。若受害者较多、涉及面较广、危害较多,管理部门应当介入,使市场得以净化。

  新闻资料:

    案例一:阿迪达斯、耐克等多品牌被曝含环境激素

国际环保机构绿色和平组织8月23日发布报告《毒隐于衣——全球品牌服装的有毒有害物质残留调查》,称阿迪达斯、耐克、优衣库等品牌的服装产品中含有环境激素“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E)。据介绍,该环境激素能模拟雌激素,对生物的性发育产生影响,并且干扰生物的内分泌,对生殖系统具有毒性。

早在7月中旬,耐克、阿迪达斯等品牌就被曝排放环境激素类物质,但大牌们一直未给出回应。

  案例二:阿迪达斯婴童套装纤维量标实不符

中国消费者协会8月24日公布了北京市场销售的婴幼儿针织内衣比较试验结果,其中,标称“adidas牌婴童夏日套装”样品的纤维含量标实不符,其裤子纤维含量原标棉100%,实测值为棉85.4%、聚酯纤维14.6%,被指存在误导消费者的行为。

  案例三:漏油事故发生两月康菲才开发布会 避答关键问题

由康菲任作业者的蓬莱19-3油田于6月上、中旬发生渗漏,康菲并未公布此事故,直到于7月初才被媒体曝光。 直到8月24日,康菲才第一次召开媒体见面会,当态度相当“傲慢”。当被问及“事故是否系人为”、“如何进行事故责任认定”、“做漏油评估的第三方是谁”及“是否会像BP一样,成立一个基金会对过失予以弥补”等问题时,康菲方面均以“不能说”回应,或以“每位记者只问一个问题”为由对问题予以选择性回答。

此次发布会上,康菲未公布渤海漏油事故的具体原因和环境影响评估,并称未收到漏油赔偿诉讼。

  案例四:“家乐”浓汤宝被指标注不清 企业称不召回

联合利华旗下的“家乐”浓汤宝在“新”包装上配料表中标注“可能含有”字样,被指配料标注不清。随后,北京、贵阳等地超市纷纷主动下架。 联合利华随后表示,根据国际惯例,浓汤宝在包装上用“配料中含有”和“可能含有”的方式来表达致敏物质信息的提示,旨在负责任地提示消费者有关致敏的可能性。

联合利华大中华区副总裁曾锡文则明确表示,暂不召回浓汤宝系列产品。

  案例五:宝洁召回程序繁琐 消费者提意见被无视

宝洁公司因旗下“欧乐-B”漱口水微生物指标与公司内控标准不符,7月15日宣布在全球范围内主动召回部分批号的漱口水,其中涉及中国内地约3万余瓶。

有消费者在宝洁官方微博上留言,称退款流程“过于复杂”,太“坑爹”。根据宝洁公司要求,除了填写申请表,提供姓名、手机号、地址、购物凭证等信息外,消费者还需要提供银行活期存折账号,同时签署《同意接受退款声明》,并规定接受从7月16日开始为期30天的退款期限,超出该期限不予受理,所寄出的资料快递/包裹也不予退还。

此外,在消费者指出退款流程“过于复杂”后,宝洁公司并未做出任何回应和改善。

  案例六:肯德基用油多天不换 避谈更换频率 称符合标准

肯德基某员工爆料:肯德基用于炸薯条等的油每天晚上过滤油渣后,第二天继续使用,平均4天才更换一次,还会在使用过的老油里加入新油。此后,该消息被监管部门证实。 对此,肯德基避而不答食品油更换频率,仅表示“烹饪用油完全符合国家颁布的《食用植物油煎炸过程中的卫生标准》” 。

  案例七:肯德基豆浆系冲泡 称“从未宣称现磨”

声称“钻研古法”做出的“原汁原味”的肯德基豆浆被爆出是用豆浆粉冲泡而成,对此,肯德基回应称“从未宣称是现磨现做”。有消息显示,肯德基豆浆的利润是成本的近十倍,网友纷纷称肯德基“赚太狠”。

(责任编辑:苏秀)

专题关注

友情链接:重庆市人民政府网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中国消费者协会重庆市工商业联合会重庆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关于我们| 联系邮箱:2394436568@qq.com
工业和信息化部ICP许可证: 渝ICP备18005111号-2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135号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