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消费教育 > 消费热点

功能饮料不“神奇” 喝水才是硬道理

来源:重庆315消费维权网 2012/10/29 10:31:22 关注度:2136146次

  我们常在一些饮料的广告词里见到“补充能量”、“含人体所需矿物质”这样的台词,而现在,拥有各种“功能”的饮料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功能饮料到底有多“能”?专家指出,功能性饮料不能代替水,仅适宜特定人群,得慎喝!

传说中含有人体所需多种营养成分的饮料到底有多神奇?

  功能饮料种类繁多

  功能饮料是一系列运动饮料的统称。这些以健康、保健为卖点的饮料,现在很受年轻人的追捧。在市区的几家大型超市内,记者发现,光功能饮料就有6种不同品牌,每个品牌下面还有不同口味,这样算起来能有三十几个品种,摆在货架上花花绿绿、琳琅满目。

  比如某种功能性饮料瓶身上标注着“有效缓解疲劳”、“补充能量”等字眼。这些“功能水”宣称富含多种物质,不仅对人体健康有很多好处,还能治病防病。比如:离子水含人体所需多种离子态矿物质,能让你远离亚健康;富氧水含氧量比普通矿泉水高5倍,能够有效改善缺氧人群的生活质量;小分子团水,一些厂家宣称长期饮用可治疗高血压、心脏病等多种慢性病。这些“功能水”在瓶身包装上,多数都标注了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的含量,因为加了“功能”二字,价格也比普通矿泉水要高出很多。

  消费人群以年轻人为主

  在一家大型连锁超市看到,货架上摆满了各种功能性饮料,而功能性饮料的购买者不少,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就有10多位顾客选择了功能性饮料。功能性饮料的价格要比矿泉水、纯净水高出不少,可乐、果汁、茶饮料也要比功能性饮料便宜一些。尽管价格不存在优势,但销售却非常火爆。

  “功能性饮料卖得还是不错的。”超市的工作人员说,“消费者以年轻人为主。”不过,功能性饮料由于价格和口味的原因,发展势头已经有所减缓。目前市场上的功能性饮料的价格基本上在3~5元的区间上,远远高于饮用水1元左右的价格,与碳酸饮料、果汁、茶饮料相比也高出1元左右。

  正在选购饮料的薛女士表示,“看着宣传里说功能饮料有那么多功效,价格也还可以,就买点尝尝了。”记者采访中发现,像薛女士这种心态的消费者很多。

  功能饮料行业标准尚不明确

  据了解,事实上,功能性饮料至今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中国软饮料分类标准》中并没有功能性饮料这一分类,与其最为相近的是特殊用途饮料,即通过调整饮料中天然营养素的成分和含量比例,以适应某些特殊人群营养需要的制品。

  功能性饮料的“神奇功能”究竟从何而来?记者仔细查看了数种功能性饮料的成分表,发现与普通饮料相比,功能性饮料中一般增加了牛磺酸、赖氨酸、咖啡因、柠檬酸钠这几种成分。

  “功能性饮料中添加的成分有一定药物作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营养部营养医师王继萍介绍说。比如牛磺酸能促进脑细胞的合成,增强学习记忆能力,有抗氧化作用等;赖氨酸则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一种氨基酸;一些运动饮料中含有钠、钾,可以补充人体因流汗而流失的盐分。

  王继萍说,不过功能性饮料在饮用时有很多禁忌,并不是人人适宜饮用。比如抗疲劳饮料中普遍含有咖啡因,高血压、胃病、肝病患者及孕妇、儿童不宜饮。

  更令人担忧的是,由于缺乏有效的行业标准,在功能性饮料的准入门槛、成分含量等方面都存在空白点。今年初,某知名功能性饮料违规使用添加剂的消息,就让消费者对功能性饮料的安全产生了担忧。

  喝水应首选白开水 补充营养先考虑蔬菜水果

  采访中记者发现,一些功能性饮料外包装上的健康饮用提示大都比较笼统,比如有的只标注“不适宜人群:少年儿童”,有的则仅含糊地标明“适合平时及运动后饮用”。

  功能饮料真的这么神奇?有医学界专业人士认为,什么饮料都不能代替水。功能性饮料一般是在水里加入了维生素、葡萄糖、矿物质、电解质、赖氨酸,有的还有咖啡因、牛磺酸等成分。这些成分有一定的抗疲劳和适量补充钙、钾、矿物质、电解质等作用,比较适合体力损耗较大的特定人群和成年人。

  功能性饮料不是谁都适合,儿童正处在发育阶段,运动量较小,如果过量补充这些成分,会加重孩子自我调节的负担,过量饮用还会超过孩子消化系统和肾脏、肝脏以及神经系统的承受能力。纯果汁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C含量较高,儿童可适量饮用,但果汁中含糖量较高,过量饮用会引起肥胖、腹泻、营养比例失调等。功能性饮料和果汁不能代替粥、水果蔬菜,更不能代替水。

  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教研室主任刘雅娟表示,功能性饮料中的特殊成分能否起到作用,还需有专门的机构鉴定。消费者一定不要轻信商家的概念炒作,要根据自身需要科学地选择功能性饮料。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比如极度困倦、剧烈举动过后,可以适当饮用功能性饮料。如果需要补充营养成分,应首选天然食材。如牛磺酸和赖氨酸都可以从食物中获得,如果要补充维生素C,可以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刘雅娟说。

  此外也有专家建议,一方面,对于目前市场上功能性饮料的扎堆现象,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加强监管,进行严格的产品检测,同时加快推进行业标准出炉的步伐,尽快使功能性饮料有规可依;另一方面,企业自身要有一套完善的生产、加工、检测机制,这样既有利于品牌做大做强,也有利于整个功能性饮料市场的健康发展。

  〖小编有话说〗

  这几天美国销量第一的“怪物能量饮料”喝死5人的新闻闹得沸沸扬扬,网友大呼“你给我喝的是功能饮料还是敌敌畏啊!”现在许多产品在打广告的时候,都爱炒作概念,大吹自己的产品带着某些神奇功能,而实际效果并没有那么好甚至是根本就没有宣传中的效果。

专题关注

友情链接:重庆市人民政府网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中国消费者协会重庆市工商业联合会重庆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关于我们| 联系邮箱:2394436568@qq.com
工业和信息化部ICP许可证: 渝ICP备18005111号-2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135号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