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用企业 >

指挥家阿巴多的漫长告别

来源:重庆青年报 2014/1/26 9:52:05 关注度:1226695次



    1月20日,80岁的意大利指挥家克劳迪奥·阿巴多离世,松开了人生的指挥棒。作为全球最顶级的指挥家之一,阿巴多被媒体认为总是处于老师卡拉扬的阴影之下。

  和胃癌搏斗的13年

  “当阿格里齐(阿根廷钢琴家)和阿巴多相遇在音乐里的时候,就会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距上次合作十年后,我们又将在莫扎特D小调第20号钢琴协奏曲KV4663和C大调第25号钢琴协奏曲KV503中再次碰撞出新的火花。”这是阿巴多1月18日在Facebook上的最后留言。阿格里齐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将于2月17日发行的与阿巴多合作的唱片成为了老人的绝响。
  阿巴多最后一次登上指挥台是在去年8月16日指挥琉森音乐节节日管弦乐团之时。那时的阿巴多形容枯槁,头发花白,握着指挥棒的手也已经骨瘦如柴。然而,当全场安静下来,他悬在半空中的枯瘦的手指才有力地挥舞起来,随着优雅的手势,音乐流淌在阿巴多的指间。
  80岁的阿巴多和胃癌搏斗了近13年,因为胃部手术,阿巴多已经切掉了大部分的胃,即便如此,他仍未离开他视为生命的指挥台。“当你创作出美丽的、具有深度的、受到听众喜爱的乐曲,同时又能和音乐家们一起创作出大家都能乐在其中的演出,那就是有价值、能滋养大众的东西。”阿巴多在纪录片《倾听寂静》中这样说道:“我应该说是很幸运的。”
  2009年,英国《卫报》记者汤姆·斯维斯采访生活在意大利撒丁岛的阿巴多时,看到阿巴多的房间几乎被维也纳画家埃贡·希勒的画作所占据。人们不难发现他生活中19世纪维也纳的痕迹,一座属于勃拉姆斯、布鲁克纳、勋伯格、贝尔格,尤其是马勒的城市。直至今天,由阿巴多指挥的马勒《第二交响曲》被看成伯恩斯坦之后中生代指挥家中阐释马勒交响曲最出色的演奏。

  卡拉扬的继承者

  阿巴多对马勒《第二交响曲》的感情一定不只是局限于音乐本身带给他的感动。
  提到阿巴多,就不能不提卡拉扬。1965年,正是卡拉扬任柏林爱乐乐团首席指挥的第十年。这一年,卡拉扬偶然在电视里看到了阿巴多的指挥表演,当即决定邀请他到萨尔茨堡音乐节中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而阿巴多首次和维也纳爱乐乐团合作的作品就是马勒的《第二交响曲》。
  真不知是因为马勒的《第二交响曲》还是因为卡拉扬的缘故,才让世界认识了这样一个33岁年轻的音乐家。这次演出也成为阿巴多事业上的转折点,之后他与维也纳爱乐乐团签订终身指挥合约。在接下来的几年,他的身影在伦敦交响乐团、欧洲室内乐团,斯卡拉爱乐乐团和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的首席指挥台上都出现过。
  阿巴多与卡拉扬的关系并不止于推荐者与被推荐者身份,更是继承者与被继承者的关系。1989年,在卡拉扬担任柏林爱乐乐团首席指挥34年时,在聘请团员的事情上,爆发了他与乐团方积压已久的冲突,最后以卡拉扬拂袖而去结束。而这家深刻烙印着卡拉扬色彩的老牌交响乐团的指挥棒几经周转落在了阿巴多的手上。

  没有阿巴多时代?

  阿巴多上任初期并不被外界看好,德国《明镜周刊》1989年称阿巴多并非要开启一个“阿巴多时代”,他仅仅是进行一项工作而已。笼罩在卡拉扬巨大阴影下的阿巴多在任期毁誉参半。
  英国《金融时报》在对比两任柏林爱乐乐团首席指挥时说:“卡拉扬长期的统治中,要求音乐家满足他的要求,这其中总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然而外界却能明显感到卡拉扬鲜明的风格;而在阿巴多领导的时期,乐团希望他带领乐团走向现代化,但人员和内部工作的烦琐,使他感到工作既不快捷也不容易。卡拉扬是专制的卡拉扬,阿巴多是平淡的阿巴多。”在领导了柏林爱乐乐团13年后,2002年的阿巴多因病辞去了该团的首席指挥职位,但他并未放弃指挥。

  “世界的音乐领域和文化领域就此少了一位绝对的主角,”意大利副总理恩里克·莱塔1月20日表示,“尤其对于年轻人来说,我们更应该记住阿巴多的样子,他的作品,尽管他并不在意。”(记者 林颜颜)

    原文链接:指挥家阿巴多的漫长告别

(本网责编:陈宏)

专题关注

友情链接:重庆市人民政府网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中国消费者协会重庆市工商业联合会重庆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关于我们| 联系邮箱:2394436568@qq.com
工业和信息化部ICP许可证:渝ICP备18005111号-2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135号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