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疑似蜜雪冰城前员工用脚踹水桶的视频在网络平台热传,引发公众对品牌食品安全的强烈关注与质疑。
视频画面显示,一名男子在贴有蜜雪冰城标识的操作间内,用脚猛烈踹向直饮水桶的水龙头试图关闭,脚下的动作导致水桶剧烈晃动。视频配文写道:“突然翻到以前在小雪打工干的事情,笑死我了。”言语轻浮,态度轻率。
该视频虽很快被删除,账号也被清空,但网友已锁定发布者疑为安徽淮北一名赵姓男子。据其本人解释,视频拍摄于2024年7月他17岁打工期间,桶内为“废弃茶汤”,拍摄只是“为了好玩”。但他并未否认用脚操作设备的事实。
这种拿食品操作当“玩笑”的行为,不仅严重违反操作规范,更触碰食品安全底线。
截至7月9日,蜜雪冰城官方仍未就此事件发布正式声明。面对大量消费者涌入官方社交账号留言质问,客服仅以“已登记反馈”回应,引发进一步的不满。
相较于2024年“员工水池洗脚”事件中48小时内发布致歉并整改,此次应对方式显得迟缓与被动,被质疑为“管理惰性”。
事实上,这已不是蜜雪冰城第一次陷入食品卫生风波:
2024年6月,北京潘家园门店员工在操作区水池洗脚;
2025年3月,湖北宜昌门店被曝光使用隔夜水果、环境卫生恶劣;
2025年6月,香港沙田门店冰品检出大肠菌群严重超标,被香港食安中心通报。
据北京市消费者协会统计,蜜雪冰城在2023年因食安问题被通报达31次,在相关投诉平台上的累计投诉已超过1.3万条。
业内分析指出,蜜雪冰城超过97%的门店为加盟店,直营门店比例极低。这种高速扩张的加盟模式,导致品牌在门店监管、员工培训、设备维护等方面普遍存在薄弱环节。
此次事件中,视频拍摄无人制止、操作环境杂乱,凸显出监管机制的严重失效。尤其在三线及以下城市,因监管力量相对薄弱,更易形成管理“真空”。
在一些讨论中,也出现了“4块钱奶茶,别要求太高”的言论。然而,食品安全从来不是价格问题,而是底线问题。无论价格高低,食品生产与销售都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生产经营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行为,不论是否造成实际危害,均需依法承担责任。此外,总部企业对加盟门店的管理也必须履行主体责任。
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日益提高,企业若不能主动建立起全面透明的管理体系,就可能在一次次舆情危机中消耗掉来之不易的信任红利。
蜜雪冰城若想走得更远,必须正视这些问题,进行系统性整改:
全链条排查门店饮水设备与操作规范;
建立员工行为“黑名单”制度;
强化培训与巡查制度;
引入第三方监管,提升透明度。
消费者愿意为“平价”买单,但不会为“低质”让步。
食品安全容不得嬉戏,更容不得懈怠。只有真正将每一杯奶茶、每一项操作,都视为对顾客健康的承诺,企业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稳稳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