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消费教育 > 消费知识

警惕保险领域的非法集资套路

来源:重庆消费网 2025/7/15 17:47:46 关注度:3009次

近年来,保险类非法集资案件时有发生,给社会经济秩序和广大群众的财产安全带来威胁。在此提醒大家,要加强对保险领域的非法集资风险防范意识,警惕其集资诈骗的主要套路:

 

一是利用职务便利,假借身份,伪造保单。涉案人多为保险机构员工甚至是高管,客户资源多,利用管理或职务便利获得客户信任,宣传名为保险实为非法集资的项目。不法分子利用其现在或过去曾为保险公司销售渠道负责人或业务员的身份,以自购的收据或者公司作废收据代替发票,甚至直接手写欠条,在伪造单证或欠条上加盖私刻的公章,然后代收所谓“保险费”,骗取投保者钱财。

 

二是虚构承诺。部分不法分子谎称与保险公司开展业务合作,或虚构保险产品、理财产品对外售卖,与消费者签订“理财协议”,在原有保险产品基础上承诺额外利益,许以高额返佣、保险返还金等承诺,有的举行线下虚假内部推介会、分享会等方式进一步实施诱骗。为吸引客户购买,涉案人采取先支付利息、到期支付本金或继续滚存的方式,给予或者承诺给予客户高额回报。

 

三是退保理财骗局。不法分子以“客户售后服务”“保单收益升级补偿”“送礼”等名义通过短信、信函等方式邀约保险消费者,随后贬低消费者原持有的保险产品或假称产品出现问题,强调升级“理财产品”的高收益率,诱导客户办理退保或保单质押贷款购买其销售的“理财产品”。

 

如遇可疑邀请,建议大家通过保险公司官网、全国统一客服电话或保监会、保险同业公会网站查人员、查产品、查地址,即自称业务员的是不是保险公司业务员,所售的产品是不是保险公司真实保险产品,所留的地址是不是保险公司下辖分支机构的真实地址。

专题关注

友情链接:重庆市人民政府网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中国消费者协会重庆市工商业联合会重庆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关于我们| 联系邮箱:2394436568@qq.com
工业和信息化部ICP许可证:渝ICP备18005111号-2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135号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