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消费教育 > 消费知识

防范电信网络诈骗

来源:重庆消费网 2025/7/15 17:52:02 关注度:667次

近年来,公安部聚焦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电信网络诈骗,全面加强“四专两合力”建设,组织全国公安机关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举措深入推进打防管控各项工作,有效遏制了案件快速上升势头,有力维护了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形势依然严峻。


公安部刑侦局会同国家反诈中心发布《2025版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手册》,其中公布了十大高发电信网络诈骗类型(具体如下)及易受骗群体,提醒群众注意防范。


1.刷单返利类诈骗,易受骗群体:学生、宝妈、待业、兼职群体。


2.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易受骗群体:有一定收入、资产,且有投资需求的群体。


3.虚假购物、服务类诈骗,易受骗群体:喜欢在网购平台、微信群、朋友圈等渠道淘货或查找有关服务的群体。


4.冒充电商物流客服类诈骗,易受骗群体:经常网上购物、对网购退费流程不熟悉的群体。


5.贷款、征信类诈骗,易受骗群体:有贷款需求、征信有问题难以正常申请贷款的群体。


6.冒充领导、熟人类诈骗,易受骗群体:政府、企事业单位人员、学生家长等群体。


7.冒充公检法类诈骗,易受骗群体:防范意识较差、不了解公检法办案流程的群体。


8.婚恋、交友类诈骗,易受骗群体:单身、离异群体。


9.网络游戏虚假交易类诈骗,易受骗群体:喜欢网络游戏的青少年群体。


10.机票退改签类诈骗,易受骗群体:购买机票的群体。


如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


1.不轻信。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手机短信,不管不法分子使用什么甜言蜜语、花言巧语,都不要轻易相信,要及时挂掉电话,不回复手机短信,不给不法分子进一步布设圈套的机会。


2.不透露。巩固自己的心理防线,不要因贪小利而受不法分子或违法短信的诱惑。无论什么情况,都不向对方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银行卡等情况。如有疑问,可拨打110求助咨询,或向亲戚、朋友、同事核实。


3.不转账。学习了解银行卡常识,保证自己银行卡内资金安全,决不向陌生人汇款、转账;公司财务人员和经常有资金往来的人群等,在汇款、转账前,要再三核实对方的账户,不要让不法分子得逞。


4.要及时报案。万一上当受骗或听到亲戚朋友被骗,请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可直接拨打110,并提供骗子的账号和联系电话等详细情况,协助公安机关开展侦查破案。

专题关注

友情链接:重庆市人民政府网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中国消费者协会重庆市工商业联合会重庆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关于我们| 联系邮箱:2394436568@qq.com
工业和信息化部ICP许可证:渝ICP备18005111号-2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135号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