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银行办理存款,却意外发现购买了保险产品?这类“存单变保单”行为严重侵害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富德生命人寿温馨提示,帮助您准确识别、防范销售误导,切实维护自身权益。
【案例回顾】
消费者钱先生前往银行办理存款业务时,工作人员推荐了一款所谓“收益更高”的产品,并将其描述为“带有分红功能的储蓄”。钱先生未充分了解产品性质便签署文件,一年后才发现自己购买的是保险产品,若提前支取将面临资金损失。
【风险透视】
本案例中,销售人员未清晰告知钱先生所推荐产品实为保险,使用“储蓄”“分红”等易与银行存款混淆的表述,未充分提示提前退保可能产生的损失,这些行为均属销售误导。
保险与银行存款存在本质区别:保险的核心功能是提供风险保障,部分产品兼具理财属性,但通常需长期持有,提前退保可能产生损失;银行存款则侧重于资金存储,流动性较强,受存款保险保障。任何将保险产品与存款、理财混淆表述的行为均属违规。
【风险提示】
1.警惕混淆表述:销售人员使用“存款”“储蓄”“分红”“复利计息”等话术时,需提高警惕,主动确认所售产品是否为保险产品,并要求对方明确说明提前退保可能产生的损失。
2.认清产品本质:保险产品以提供风险保障为核心,不同于银行存款,通常不具备随时支取且本金无损的特性。购买前务必了解产品属性及合同条款,特别是保险责任、免责条款及现金价值表。
3.核实销售信息:确认交易标的系自身原定物,如若是购买保险,切勿向个人账户交款。交易完成后,请及时索取并核对保险公司出具的正式保险合同,确保投保信息准确无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