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来临,长绒棉被、褥子等絮用纤维制品进入销售旺季。然而市场上仍存在以次充好、虚假标注长绒棉含量、过度概念营销等乱象,使消费者选购困难。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联合中国纤维质量监测中心发布消费提示,引导消费者科学识别产品品质,避免落入误区。
选购长绒棉制品时,应重点关注长绒棉含量、纤维长度、细度等核心指标。
依据《絮用纤维制品通用技术要求》(GB 18383-2007)与《床上用品》(GB/T 22796-2021),消费者应:
仔细查看商品宣传与标签标识,确认执行标准与指标参数;
向商家索取近期第三方检测报告,了解产品真实性与质量状况。
1. 材质识别
真正的长绒棉纤维细长、有光泽、弹性好,长度应在33毫米以上。
消费者可通过手扯少量填充物、揉搓棉被判断:
优质长绒棉被揉后能迅速恢复;
掺杂劣质棉或其他纤维的棉被恢复慢、褶皱明显。
2. 工艺观察
优质棉被梳理均匀、不易结团。
选购时可:
用手电从侧面照射,看光影是否均匀;
检查缝线针距是否均匀细密,判断牢固度。
3. 警惕过度漂白
长绒棉天然呈乳白或淡黄色。若颜色过白,可能经过漂白。
可将棉被在白纸上摩擦,如出现粉末残留,需谨慎购买。
平衡品质与价格:透气性好、触感自然的棉被更舒适。过低价格可能意味着质量风险。
合理选择厚度(1.5×2.0米规格):
20—25℃:薄款约3—4斤
10—20℃:中厚款约5—6斤
低于10℃:厚款7斤以上
儿童使用更应重视安全:检查缝线、拉链是否安全,无锐利或易脱落部件。
正确护理存放:长绒棉制品需定期晾晒,避免频繁水洗;存放于干燥通风处并放置干燥剂。
面对商家的“高科技”宣传保持理性,避免被夸大功能误导;
查看检测报告时注意产品一致性、检测指标及结论,可登录机构官网核验资质。
中消协与中国纤维质量监测中心呼吁经营者诚信经营,向消费者提供真实可靠的产品信息。消费者如遇纠纷,可通过“全国消协智慧315平台”咨询或投诉,依法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