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用企业 >

中小企业走向国际化 融资难、信息少成主要瓶颈

来源:华龙网 2013/7/4 11:09:46 关注度:468808次

今日下午,中国—中东欧国家中小企业合作论坛正式召开。记者 李文科 摄

    近年来,我国的中小企业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走上了国际化经营的道路。然而,一些中小企业在完成这一过程中并不顺利,究竟有哪些因素在阻碍着他们的步伐?今日下午,在“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领导人会议”的专题论坛之一中小企业合作论坛上,各界与会代表围绕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主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为中小企业打破瓶颈支招。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朱宏任在致辞时表示,如今中小企业是扩大国际贸易的重要力量,近年来,中国——中东欧国家双方的经贸往来日益密切,贸易额快速增长,这其中离不开中小企业的积极参与。“如今,中东欧国家发展各具优势、互补性强,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进入对方市场投资。而中国政府也在不断完善中小企业引进来走出去的环境,鼓励中小企业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尽管有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走上了国际化经营的道路,但一些中小企业在完成这一过程中并不顺利,究竟有哪些因素在制约他们前进的步伐?中国进出口银行副行长刘连舸在发言时表示,和大型跨国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确实存在短板,比如缺少融资渠道、信息获取不对称等。
  “融资渠道少造成中小企业开拓能力弱,业务难以做大。而信息不对称也是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中面临的一大问题,特别在国际行业、重大经济背景变化、影响方面,中小企业往往不能及时补充信息。” 刘连舸说,针对此应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双方的金融机构应完善服务和产品,发挥引导作用,为中小企业建立较好的外部融资环境。同时,还应构建信息合作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对称的信息,让他们有机会和大型企业一样获取最全面的资讯。此外,刘连舸还强调,金融机构在扶持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时,应努力探索各种合作模式,懂得创新尤为重要。
  论坛上,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秘书长秦志辉也围绕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风险及防范,发表了自己的意见。秦志辉说,中小企业走出去往往面临着经济风险、政治风险、法律风险、财务风险等一系列问题,而中小企业在跨国经营时通常对汇率管理驾驭能力弱,这也是导致金融风险的一大因素。
  “规避风险首先需要完善企业内部对外投资的风险管理,其次还要获取充分信息并进行市场调研。” 秦志辉说,实行本地化经营、投保、对投资项目的市场前景进行论证、调整等都是规避风险的重要方式。另外,秦志辉认为,建立中小企业海外投资基金、设立投资保护机制、提供金融支持等都是中小企业走出去的迫切需要。(记者 肖子琦)
专题关注

友情链接:重庆市人民政府网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中国消费者协会重庆市工商业联合会重庆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关于我们| 联系邮箱:2394436568@qq.com
工业和信息化部ICP许可证:渝ICP备18005111号-2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135号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