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合作品牌 > 合作品牌

保险+服务双驱动 打造可持续养老保障新生态 中国人寿实力领跑重庆养老金融赛道

来源:重庆消费网 2025/11/18 18:24:36 关注度:506次
“小王,你说那些啥子AI、诈骗,我听不太懂……你们下次好久来?来的时候,能不能给我带盒白糕?”


2025年10月27日,中国人寿寿险重庆市分公司第三营业部正在寸滩银龄养老院开展“敬老月”活动。员工王小秋站在活动室前方,耐心地向二十多位老人讲解如何识别AI语音诈骗——比如骗子用技术模仿孙子声音打电话要钱。老人们频频点头,神情专注,似乎听得很认真。


可讲座刚结束,82岁的陈奶奶却悄悄拉住王小秋的衣袖,压低声音说:“你们下次好久来?来的时候,给我带盒白糕哈。”


王小秋一时怔住。这句看似突兀的请求,与方才的防诈课毫无关联,却像一根细针,轻轻戳破了老年人最真实的需求。她忽然明白:眼前这群老人,缺的或许不是知识,而是有人常来看看;他们需要的不仅是经济保障,更是日常的陪伴以及一种被记住、被惦念的温暖。


那一刻,作为一位普通的保险公司员工,王小秋心头浮起一个沉甸甸的问题:在“老有所养”成为国家战略的今天,一家保险公司,到底能做什么?又该怎么做?


从“防骗课”到“陪伴课”:看见老年人未被言说的需求


王小秋在寸滩银龄养老院的经历并非偶然。他原本的任务是去普及金融防诈知识,但老人们真正关心的,却是“你们下次什么时候再来”、“孩子好久没来看我了”。这些看似琐碎的提问,折射出一个结构性困境:在物质保障逐步改善的今天,老年人的精神孤独、社会脱节与生活支持缺失,正成为养老服务体系中最薄弱的一环。


中国人寿寿险重庆市分公司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变化。2025年“敬老月”期间,该公司统筹44家支公司,开展“线上+线下”协同的系列关爱老年人活动。在渝北区龙山街道,他们联合社区举办“暖心守护夕阳红”主题活动,不仅有医生讲授糖尿病防治知识、提供义诊,还组织重阳节蛋糕分享会;在忠县忠爱养老院,保险公司员工鼓励老人即兴表演节目,一位老人在活动后感慨:“平时没人听我说话,今天唱了首老歌,大家都鼓掌。”这种“非功利性”的陪伴,恰恰是传统养老服务中最稀缺的资源,这些细节看似微小,却精准回应了老年人对“被看见”、“被关怀”的渴望。


这不是一场孤立的对话。从寸滩养老院的一堂课,到该公司在重庆44个区县统一组织的“敬老月”活动;从“孝老安康”工程十年如一日的赔付数据,到专属商业养老保险、长期护理保险(长护险)等金融产品的落地;从线下“尊老驿站”的适老化改造,到线上“银龄艺韵”书画摄影展的温情互动——中国人寿寿险重庆市分公司正以央企责任为底色,以保险服务为支点,撬动一场关于“如何老去”的社会责任实践。


在人口老龄化加速的背景下,这家重庆保险市场的“头雁”企业,正在用行动回答一个时代命题:当“老有所养”不再只是家庭责任,而成为国家战略、社会共识与企业担当的交汇点,一家保险公司能做什么?又该怎么做?


从“孝老安康”到长护险:以保险机制织密养老保障网


如果说情感陪伴是养老服务的“软性支撑”,那么保险产品与制度设计则是坚实的“硬核保障”。中国人寿寿险重庆市分公司在养老金融领域的探索,早已超越传统寿险范畴,迈向构建多层次、多支柱的养老保障体系新阶段。


自2014年启动“孝老安康”保险保障项目以来,该公司聚焦老年群体高发的意外风险,为高龄、高风险老年人提供普惠型意外伤害保险。截至2025年10月,该项目已累计为424.13万名老年人提供风险保障,服务覆盖全市多个区县;共为6.8万名老年客户完成理赔,累计支付赔款超1亿元。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个家庭因跌倒、烫伤或交通事故陷入困境后,凭借一份仅几十元的保险获得及时救助的真实写照——微小投入换来关键托底,真正实现了“小保费、大保障”。


然而,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仅靠意外险远远不够。随着人均寿命延长和失能风险上升,长期护理需求日益凸显。为此,中国人寿将目光投向长期护理保险(以下简称“长护险”),积极参与政策试点与服务创新。


在重庆市璧山区,中国人寿作为长护险的经办机构,率先推行“网格化服务模式”:将全区15个镇街划分为4个服务网格,联合医保、民政、残联等多部门协同推进,实现“政策找人”而非“人找政策”,大幅提升政策触达率和服务效率。截至2025年6月,公司已为全市1.02万名重度失能人员累计支付长护险待遇达1.59亿元。


长护险的意义远不止于经济补偿。它有效缓解了失能老人家庭面临的“照护难、费用高、专业缺”三大痛点。一位受益家属感慨:“每月1800多元的护理补贴,让我们请得起专业护理员,外公不再受罪,我们也终于能睡个安稳觉。” 更深远的是,长护险正成为银发经济的重要推动力。据“十四五”末数据显示,全国49个试点城市累计撬动社会资本超500亿元,培育专业护理服务人员逾30万人。中国人寿深度参与这一生态建设,在推动服务供给扩容的同时,也助力护理产业规范化发展。


与此同时,个人养老金制度的落地进一步丰富了养老保障的多元化路径。自2022年11月起,重庆等36个城市纳入国家个人养老金先行试点。中国人寿寿险重庆市分公司积极响应,迅速推进业务布局。


旗下产品“国寿鑫享宝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入选行业首批个人养老金产品名录,随后“国寿鑫颐宝两全保险”等多款产品相继上线,形成涵盖稳健增值、身故保障、养老领取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解决方案,满足不同客群的个性化需求。截至2025年9月底,该公司个人养老金业务累计规模达2.35亿元(精确值:23547.39万元),市场占比达42.26%,位居行业首位。


个人养老金采取“政策支持、商业化运营、个人自愿参与”的模式,旨在通过金融手段增强居民自我养老能力,在促进供需平衡、提升养老储备水平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年轻群体的养老意识正在觉醒:截至2025年,90后投保养老险人数同比增长14.9%,反映出产品设计对新生代需求的精准回应。


从“孝老安康”意外险,到长护险制度实践;从专属养老保险,再到个人养老金账户建设,中国人寿寿险重庆市分公司正逐步构建一张覆盖“健康—失能—长寿”全生命周期的风险保障网络。这张网,既是金融工具的系统集成,更是社会养老安全体系的关键一环。


从“柜面改造”到“15分钟养老圈”:让服务真正抵达老人身边


再好的产品,若无法触达用户,也只是空中楼阁。该公司相关工作人员称:“养老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往往决定成败。


为此,该公司在全市44家柜面完成数字化适老改造,打造“尊老驿站”:配备老花镜、放大镜、血压仪、轮椅;95519客服热线自动识别60岁以上来电,优先接入“重庆方言”座席,人工接入率达99.04%;寿险APP上线“尊老模式”,简化操作界面,支持语音指令。在寸滩养老院,王小秋教陈奶奶使用语音播报天气功能时,老人惊喜的笑容,正是技术适老化的最好注脚。


但服务不止于线上。在大足区,该公司建立“落实到镇、包干到村、责任到人”的工作机制,组建20多人的保险服务专员队伍,做到“宣传到村、服务到户、理赔到家”。自2016年起,已为全区27个镇街9万余名农村老人承保老龄保险,提供1.9亿风险保额。这种“下沉式服务”,让偏远地区的老人也能享受现代金融的温度。


更值得称道的是,该公司主动融入地方政府的养老生态。2025年9月,重庆启动首届养老服务消费季,发布《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消费补贴方案》《居家适老化改造“焕新”补贴政策》等一揽子惠老措施。中国人寿万州支公司联合区老龄委设立“孝老安康”咨询台;合川支公司邀请退伍军人参观消费者权益保护基地;巴南支公司走进光荣院慰问老兵……这些行动看似分散,实则共同指向一个目标:构建“15分钟养老服务圈”。


这种升级,回应了老年人“离家不离社区”的普遍愿望。正如刘奶奶所言:“社区养老离家人近、有烟火气,我不觉得孤单。”中国人寿重庆分公司正试图在山城复制这一模式,让养老既有专业保障,又不失人间温情。


央企之责:在国家老龄战略中履行责任担当


作为金融央企在渝分支机构,中国人寿寿险重庆市分公司深知,其养老实践不仅是商业行为,更是国家战略的微观落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十五五”规划建议》将养老金融列为“五篇大文章”之一。在此背景下,公司主动对接国家政策,从产品设计到服务供给,无不体现“国之大者”的站位。


例如,在推动长护险时,公司不仅经办业务,更参与政策优化与评估体系建设;在推广专属商业养老保险时,重点覆盖网约车司机、快递员等新市民群体;在“敬老月”活动中,将防诈宣传与红色教育结合,既守护“钱袋子”,也传承“精气神”。


这种担当,源于对“保险姓保”本质的坚守。保险不仅是风险转移工具,更是社会互助机制。在老龄化社会,这一机制的价值愈发凸显。中国人寿寿险重庆分公司通过十年如一日的“孝老安康”工程、覆盖全市的防诈宣传、深入乡村的普惠保险,正在践行这一理念。


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公司正在重塑公众对保险的认知。过去,保险常被视为“冰冷的合同”;如今,通过书画展、陪伴课堂、社区义诊等活动,保险被赋予温度与情感。一位参与“银龄艺韵”活动的退休教师寄来国画《故园春深》,随信写道:“年轻时忙工作,现在终于有时间把心里的画面画出来。”这幅画后来被公司展出,成为“岁月如歌,艺术常青”的象征——保险,也可以是美好生活的守护者与促成者。


站在2025年的节点回望,中国人寿寿险重庆分公司的养老实践,是一场从“产品供给”到“生态构建”、从“经济补偿”到“情感支撑”、从“企业行为”到“社会责任”的深刻转型。这场转型或许无法彻底解决中国养老的所有难题,但它提供了一个可能的方向:当国家、社会、企业与家庭形成合力,当金融工具与人文关怀深度融合,银发时代,依然可以有尊严、有温度、有希望。




王小秋再次离开寸滩银龄养老院时,陈奶奶已能熟练使用“尊老模式”APP听新闻。窗外雾气弥漫,但活动室里,笑声不断。这或许就是养老最理想的样子——不必轰轰烈烈,只需日日有依,心有所托。




图说:中国人寿重庆市分公司开展形式多样的敬老月活动,让金融服务更有温度,让晚年生活更加安心

专题关注

友情链接:重庆市人民政府网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中国消费者协会重庆市工商业联合会重庆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关于我们| 联系邮箱:2394436568@qq.com
工业和信息化部ICP许可证:渝ICP备18005111号-2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135号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